同义词
武强(河北省东南部行政单位)一般指武强县
河北
,
武强
,
中国
武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南临衡水,北通京津,东接沧州,西近石家庄, 武强县总面积445平方千米(2013年)。 武强县境内滏阳河、滹沱河穿境而过, 石黄高速和307国道横贯东西,属温带季风气候,无霜期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54毫米左右。
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武强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2012年,武强县完成生产总值45.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0.2%。[1]
武强县历史沿革
编辑战国时期,武强县先属燕,后属赵。
秦时武强县地属巨鹿郡。
新莽时期,武强县改名为桓隧县。
东汉时,建武年封王梁为武强国。
西晋时,武遂县初属安平国,后改属武邑国。
北齐天保七年,废除武邑郡,撤销武遂县并入武强县。
隋时,武强县属信督郡。
明朝,武强县属正定府。永乐年间建都燕京时改为滹川郡。
民国元年(1912年),武强县直隶省深州。
民国三年(1914年),武强县属大名道。后属真定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武强县属河北省。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党县党部成立。抗日战争时期,武强县属冀中第八专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强县属河北省衡水地区。
1952年十月,武强县改属河北省石家庄。
1954年6月,武强县属河北省沧州。
1962年7月,改属衡水,后属衡水市至今。
武强县行政区划
编辑武强县地理环境
编辑武强县位置境域
武强县
武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南临衡水,北通京津,东接沧州,西近石家庄,经纬度是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总面积445平方千米。武强县地形地貌
武强县地势平坦开阔,以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区为主,占区划面积的75%以上,具有典型的三江平原地貌特征。
武强县气候
武强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54毫米左右。
武强县水文
武强县自然资源
编辑武强县矿产资源
到2012年,武强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油气、地热、矿泉水和砖瓦用粘土资源等4个矿种。
油气:探明的石油储量约300多万吨,原油日产量约1.5吨。油气藏类型属古潜山油气藏和第三系油气藏。
地热:平均地温梯度值3.16℃/100米,略高于大地梯度背景值(3℃/100米),垂向上可分为三个热储层。一是上第三系中低温热水。开采深度为300米~1200米,水温在23℃~50℃,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二是下第三系高矿化热水。开采深度在1000米~1500米以上,水温可达50℃~80℃,矿化度较高,由于综合利用条件限制,暂不宜开发。三是古潜山基岩高温热水及凹陷区上第三系高温热水。基岩高温热水埋深在1500米~2500米以深,水温60℃以上,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水头高。
武强县水资源
地表水:武强县平均径流深14.4毫米,自产径流量为12660.6万立方米。总入境水量13.7亿立方米,入境水量为4.35亿立方米。总出境水量为12.3亿立方米,其中清凉江出境量最大为7.25亿立方米,卫运河出境水量次之为4.31亿方米。
武强县生物资源
武强县人口民族
编辑2012年武强县总人口21.3万,其中农业人口19万。
武强县是以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到2009年共有37个少数民族成份。其中回族人口最多。
武强县交通
编辑武强县经济
编辑武强县综述
2010年,武强县生产总值完成35亿元,是“十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48亿元和7333万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8倍和2.2倍。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9.5%,比“十五”末提高8.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2]
2012年,武强县完成生产总值45.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0.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亿元,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34.4%和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6%。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完成2.35亿元。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9亿元,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22.5%和3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9元,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12.1%和14.5%。[1]
武强县第一产业
武强县第二产业
2012年武强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6亿元,比2011年增长14.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9.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6%。装备制造、食品、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比2011年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3.7亿元,比2011年增长13.3%。实现利税12.7亿元,比2011年增长20.0%。实现利润8.0亿元,比2011年增长22.5%。[1]
2012年,武强县实施项目建设“4161工程”,武强县建设完成投资65.3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1个,5亿元以上6个,3亿元以上10个,亿元以上41个,千万元以上115个。竣工超亿元项目11个,超千万元项目83个;争列省重点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9个。轻工轴承生产基地,投资1.9亿元的明珠轴承园区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轴承加工企业达98家,轴承加工户达13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2亿元,增长21.1%。[1]
武强县第三产业
2012年,武强县累计吸引省外资金18.5亿元,引进外资1610万美元,外地客商1260余人次来馆考察,洽谈项目195个,签约项目131个,其中亿元项目11个,总投资额156.9亿元。2012年武强县新增企业265家,个体工商户771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13.8%。[1]
2012年武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比2012年增长15.7%。2012年武强县进出口总值3.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1.9%。
2012年武强县接待海内外游客58.0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27.8%。实现旅游总收入3.4亿元,比2011年增长37.0%。2012年武强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1亿元,比2011年增加22.2亿元。[1]
武强县社会事业
编辑武强县城镇建设
2012年,武强县针对277个村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对公路沿线30个村集中整治,在全市表彰中位列第一档次。累计拆除违章建筑和房屋4.8万平方米,取缔重污染小企业19家,各类非法经营摊点381处,全部复耕、绿化到位。2012年武强县投资38.3亿元铺开了45个项目,搭建了十纵六横的城区路网框架,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常驻人口增至9.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3%和44.2%。建设了公主湖湿地公园、滨河公园风景区。[1]
武强县教育事业
2012年,武强县有教师265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60人、一类本科人才200人。相继与河北师大、北京师大、聊城大学等高校建立顶岗支教实习关系,引进624名顶岗实习大学生和62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来馆陶支教。同时结合顶岗支教,对置换出的部分在职教师实施“国培计划”,已共有教师246人次参加,涉及武强县42所中小学校。[1]
武强县科技事业
武强县医疗事业
武强县社会保障
2012年,武强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为15569人,其中在职11607人,退休4058人。发退休金567.9万元,实发退休金567.9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为1333人,其中在职937人,退休396人。应发退休金67.5万元,实发退休金67.5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7014人,享受待遇123人次,发放失业金6.84万元。累计享受待遇123人,共支出失业保险金6.84万元;工伤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为10284人,其中农民工实际参保人数为4475人。累计享受待遇18人,共支出工伤金2.1万元。[1]
武强县风景名胜
编辑武强县有英灵烈士亭、弥陀、武强年画博物馆等旅游景点。
武强县城市荣誉
编辑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
2006年武强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武强县着名人物
编辑着名人物 | |||||||
---|---|---|---|---|---|---|---|
刘幽求 | 刘谦 | 张阳 | 张权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武强县人民政府 工作报告 .武强县公众信息网[引用日期2014-07-18]
- 2. 武强县2010政府工作报告 .武强县政府[引用日期2014-09-19]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