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军事家
- 含 义
- 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
- 分 类
- 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 特 点
- 坚毅勇敢、随机应变等
军事家内涵
编辑想成为军事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研究战略、战术,熟悉兵法,积累大量军事知识,并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指导军队获胜,同时还要对战争后果负责。
在很久之前的古代,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就开设了专门的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也拥有军事院校,像中国的黄埔军校(后来随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战败,退守台湾,黄埔军校也随之搬迁到台湾。法国的圣西尔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以上这些军校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
军事家特点
编辑军事家坚毅勇敢
代表人物:夏侯渊
建安十九年,夏侯渊率军攻韩遂,韩遂逃到了兴国城(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渊收遂军粮,追至略阳城,去遂二十馀里,诸将欲攻之,或言当攻兴国氐。)这时,夏侯渊面对坚固的兴国城决定先去攻击长离(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长离诸羌多在遂军,必归救其家。若羌独守则孤,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可必虏也。)夏侯渊留下辎重,亲自率轻兵攻烧长离,斩获甚多。这时,韩遂果然来救长离,与夏侯渊军对峙。大家都要扎营、挖深堑跟韩遂作战,但夏侯渊以为魏军转斗千里,需要急战,如果扎营挖堑作战反而会让士兵越来越疲劳,所以鸣鼓冲击,结果大破韩遂军,而后撤回略阳继续包围兴国城。(诸将见遂众,恶之,欲结营作堑乃与战。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进军围兴国。)
军事家随机应变
代表人物:隆美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盟军在北非展开火炬行动,对德国非洲军团的司令隆美尔发动攻击。由于当时隆美尔的部队严重缺少补给,没有足够的反坦克炮,面对大量盟军装甲部队的攻击,形势非常紧急。这时隆美尔突发奇想,他让士兵将88毫米防空炮平放来对付盟军的坦克,它威力巨大的穿透力使其能轻易击毁盟军的坦克以及装甲车辆,即使是令德军非常头痛的马提尔达2号步兵坦克的正面装甲都可以轻易贯穿,让盟军吃到许多苦头。后来盟军知道这一情况后,对隆美尔赞叹不已。
军事家出奇制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高层担心,一旦日美双方开战,美国海军舰队必将在太平洋上对日军进行海上封锁。所以身为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的山本五十六,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以提前打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力量。此次行动并没能引起美国方面的高度重视,以致日军偷袭珍珠港时,美军毫无还手之力。
这次战役,日本海军以极小的代价给驻守在珍珠港内的美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数千人死亡,大量军舰被击沉或击伤,使美国海军在短期内不能给日本海军造成威胁,从此山本五十六名声大振。
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于1950年9月在朝鲜仁川地区进行的战略性登陆战役,名为“仁川登陆战役”。1950年8月,“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在朝鲜人民军连续打击下,退守釜山、大丘地区。双方在洛东江两岸对峙。“联合国军”总司令、美陆军五星上将D.麦克阿瑟为解除人民军对釜山的包围,切断人民军后方补给线,围歼人民军主力,进而挽回败局并占领全朝鲜,决定在朝鲜半岛中部西海岸仁川地区实施登陆战役。
结果。“联合国军”以伤亡1.2万人的代价取得登陆战役的成功。此役,朝鲜人民军后方空虚,抗登陆防御薄弱;“联合国军”占有绝对优势,掌握制海、制空权,且选择潮差大、航道窄、地形不利的地区登陆,并广泛实施佯动,达成战役突然性。
闪击东欧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军事家们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在进攻苏联的初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可以说在热兵器时代,古德里安把闪击战发挥的淋漓尽致,就战果而言,他的指挥真的可称得上是艺术。
军事家目光长远
对抗日战争的战略远见
首提持久战术
正确预见日军进攻上海的行动
正确分析了苏德战争的形势
对三大战役的科学预见
先欧后亚
自从当上美国陆军参谋长后,马歇尔开始展现出他非凡的战略眼光。可以说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重大的军事行动,都是马歇尔参与制定的。尤其是他不顾他人的反对,坚决维护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以至盟军通过正确的战略方向打击法西斯,缩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
公元前494年,吴越决战,越王勾践大败。范蠡劝勾践要有长远的目光,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范蠡、越王勾践及勾践夫人就一同到吴国做了人质。勾践喂马、勾践的夫人扫马粪,范蠡做饭,但是勾践和范蠡始终未忘记报仇,就这样过了几年,勾践的行为使吴王放松了警惕,吴王放他们回了国。回国后勾践决心要报仇雪恨,终于在范蠡的帮助下,灭亡了吴国,在这其中范蠡无疑是最大的功臣,这些年他在吴国的苦也没有白受。
军事家撰写经典
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着名的军事着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克劳塞纬茨——《战争论》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3卷8篇124章;另有说明、作者自序,及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为普鲁士王太子讲授军事课的材料、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战术或战术学讲授计划和提纲等附录,约70余万字。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第二篇,论战争理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四篇,战斗;第五篇,军队;第六篇,防御;第七篇,进攻(草稿);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
尽管该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着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军事家例举
编辑战略家:战略分为两种,一为大战略,即总体战略,纵观整个战局,能从全面的角度剖析战争本身,并且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引导军队获胜。商业界的成功人士也多被称为战略家。例如:毛泽东、韩信、秦始皇、查理曼、孙武、马歇尔等。另一种为局部战略,即完全是军事上赢得胜利的机动战略,这些战略家都是非常杰出的军事家,例如:拿破仑、亚历山大、汉尼拔、威灵顿、库图佐夫、杜伦尼、弗里德里希大帝等。
军事理论家:军事理论家一般是以学术见长,他们会提出一些军事观点、作战策略,给军事家们以参考,有的还会整理自己的学术观点完成着作,脑力劳动相对明显。例如:吕尚、孙武、孙膑、吴起、萨克森伯爵、卡尔大公、约米尼、克劳塞维茨、杜黑、沙波什尼科夫等。
战术家:与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不同,战术家要亲临一线指挥战斗,制定作战计划。同时还要具备坚毅、勇敢的性格,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一般战术家是军队的指挥官。例如:韩信、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一世、威灵顿,萨克森伯爵,弗里德里希大帝、克伦威尔、曼斯坦因、隆美尔等。
当然,也存在着以上三者都容为一身的军事家。
军事家当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位军事家的确定标准
究竟哪些人物堪称“军事家”?军事科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和该学科主编单位总政治部干部部共同组织,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对此进行了反复讨论,初步将解放军人物条目的概括评语“军事家”界定为:1.早年在讲武堂、黄埔军校或在外国学习军事;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或率国民党军起义有重大贡献者。2.在革命战争时期,组织指挥过重要战役,有显着战绩,并长期主要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二级军区)、新四军师(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者。3.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委员以上职务的中央军委领导人。这三条标准,吸纳了党史军史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意见,涵盖了我军人物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鲜明的我军特色。[1]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33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其中有五位前国家主要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有11人在新中国建立前献身。
1.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战略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湖南湘潭人。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方针,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以及十大军事原则等战术条例,亲自指挥第1-3次反“围剿”斗争、四渡赤水、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间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人一起,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参与指挥过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制订过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作战计划。
3.朱德(1886—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红军之父,中国游击战术鼻祖。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四川省仪陇县人。“八一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主任,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东路军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体育总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五届中央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八届中央政治局副主席,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政治局常委。
4.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历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职,四川广安人。“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与刘伯承等一同率领中原人民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
5.彭德怀(1898—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湘潭人,历任红一方面军三军团长、八路军副总指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国防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指挥部队参加长沙战役、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斗、宜川战役等着名战役战斗,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指挥者。
6.林彪(1907----1971)
湖北黄冈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在革命战争中立下大功,历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长、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代号101)、国防部长、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参与指挥过漳州战役、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平型关战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着名战役,总结出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三猛战术,后来因为发动反革命政变而匆忙逃往苏联,在蒙古机毁人亡
7.刘伯承(1892---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被誉为“军神”。重庆开县人。“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历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过长征,率领部队进行七亘村战斗、长生口战斗、响堂铺战斗,后与邓小平率领中原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严重威慑国民党中心地带,后又成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昌都战役的主要发起人及指挥员。
8.贺龙(1896—1969)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桑植县人,历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兼西北军区司令员,是“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抗战时参与指挥忻口会战、曹家庄战斗、陈庄战斗,解放战争期间与薄一波同志负责战场后勤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党羽迫害致死。
9.陈毅(1901---1972)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乐至县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党委书记,曾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代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代号501)等职,抗战期间,任新四军代军长,多次打败日寇袭击。在解放战争中又与粟裕、谭震林等率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山东的三次重点进攻,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的主要军事指挥员。
10.罗荣桓(1902---1963)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军队政治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衡东县人。历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代号102)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与陈光率领115师一部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指挥梁山战斗,予日军重大杀伤,与刘亚楼等协助林彪率百万大军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建国后两次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1.徐向前(1901---1991)
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山西省五台县人,曾经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兼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司令等职,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与陈昌浩指挥所部抗击国民党军20多万人的“六路围攻”,商潢战役,击败国民党精锐第2师,师长汤恩伯大败而逃,苏家埠战役,使用围点打援战术,大获全胜。后在抗日战争期间参与指挥响堂铺伏击战等一系列战斗,于日寇重大杀伤。解放战争期间,同周士第等指挥第一兵团使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战术一举攻克临汾。建国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
12.聂荣臻(1899---1992)
四川省江津县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晋察冀3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华北军区司令,参与指挥大清河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建国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参与领导我国国防事业。
13.叶剑英(1897---1986)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黄埔军校1927年7月,叶剑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12月11日,他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后长期担任红军、八路军、中央军委参谋长等职。
14.叶挺(1896~194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家,广东惠阳人。1925年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指挥过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一系列着名战役,后担任新四军军长。1946年再度入党,后因飞机失事,与博古、王若飞等不幸逝世。
15.杨尚昆(1907~1998)
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军事家。四川潼南县人。
16.李先念(1909---1992)
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军事家。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指挥部队进行中原突围。
17.粟裕(1907—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大将之首,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战术家。湖南会同县人,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历任红十军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代号502)。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战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敌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后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指挥苏中战役,以3万对敌顽12万人,他娴熟地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原则,七战七捷,歼敌5.3万人,后率华中部队转入山东外线作战,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敌王牌74师于孟良崮。后任代司令员,与谭震林等指挥过淮海战役等着名战役,歼敌55万多人,刘伯承元帅认为,粟裕为我党最优秀之将领。
18.徐海东(1900~1970)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湖北省大悟县人,在陕北长期对顽固派作战,历任红25军军长、红十五军团长,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抗战期间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率部参加“平型关大捷”,战斗时指挥344旅将士,将敌人分割在10里狭沟内,展开白刃战、肉搏战,取得重大胜利。
19.黄克诚(1902~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湖南省永兴县人。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内战爆发前建议出兵东北,四平保卫战时部队防御失利,黄克诚要求林彪主动撤出军队,表现出不俗的战略眼光。
20.陈赓(1903---1961)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湖南省湘乡县人。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历任红军干部团团长、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抗法援越军事顾问。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率干部团参加土城战役,其军事才能被毛泽东肯定:“陈赓能当军长!”抗战期间,指挥神头岭战斗、长乐村战斗、香城固战斗,给日军重大杀伤,解放战争期间,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后又参与指挥广东战役。后又参与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21.谭政(1906~1988)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湖南省湘乡县人,曾担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辽沈战役,是我党我军不可多得的军队政治工作人才。
22.肖劲光(1903-1989)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湖南长沙人,抗战期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解放战争期间,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率部指挥四保临江,在辽沈战役中负责围困长春,后又指挥衡宝战役,1950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
23.张云逸(1892-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与创建右江苏区,后又任新四军第3支队司令。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24.罗瑞卿(1906-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四川省南充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与杨得志、耿飚率部参与平津战役,195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65年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诬陷,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种种迫害,林彪死后被平反。
25.王树声(1905~1974)
26.许光达(1908~1969)
27.许继慎(1901-1931)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安徽六安人。
28.蔡申熙(1906-1932)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湖南醴陵人。
29.段德昌(1904-1933)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湖南南县人。
30.曾中生(1900---1935)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湖南资兴人。
31.左权(1905---1942)
32.彭雪枫(1907-1944)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河南镇平县人。
33.罗炳辉(1897-1946)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被陈毅誉为“常胜将军”,擅长游击战术。云南彝良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任红12军军长,参与指挥过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副军长,1946年病逝。
34.黄公略(1898~1931)
35.方志敏(1899---1935)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江西省弋阳县人,发起过弋阳暴动,后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因敌人伏击,兵败被俘,牺牲时年仅36岁。
36.刘志丹(1903---1936)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陕西保安县(今改名志丹县)人。
军事家古近
先秦
上古:黄帝
夏:禹
郑:姬寤生(郑庄公)
鲁:曹刿
宋:墨子
越:范蠡
秦朝
白起、司马错、王翦、范睢 、尉缭、孟明视、樗里疾、王龁、魏冉、嬴政、蒙恬、王贲、章邯
匈奴:冒顿单于
西汉
东汉
三国
蜀国:诸葛亮
西晋
东晋十六国
前凉:谢艾
冉魏: 冉闵
前燕:慕容恪
后燕:慕容垂
后凉:吕光
南北朝
宋:刘裕、檀道济
陈:陈霸先
隋朝
唐朝
李世民、李靖、张巡、李孝恭、薛万彻、薛仁贵、李积、侯君集、尉迟敬德、李道宗、郭孝恪、苏定方、柴绍、阿史那思摩、李嗣业、丘神积、裴行俭、李晟、浑瑊、李愬、刘仁轨、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颉利可汗(突厥)、松赞干布(吐蕃)、张议潮、韦皋
五代十国
南汉:苏章
北宋
西辽:耶律大石
南宋
金朝
蒙古(元)
明朝
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刘基、李文忠、陈友谅、朱文正、冯胜、蓝玉、沐英、邓愈、朱棣、盛庸、姚广孝、张玉、朱能、张辅、也先、于谦、胡宗宪、李成梁、戚继光、俞大猷、谭纶、达延汗、俺答汗、李如松、陈璘、刘綖、邓子龙、王守仁、熊廷弼、袁崇焕、满桂、袁应泰、孙传庭、卢象升、孙承宗、秦良玉(女)、李定国、郑成功
清朝
努尔哈赤、额亦都、费英东、皇太极、扬古利、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吴三桂、洪承畴、豪格、林丹汗、噶尔丹、鳌拜、施琅、玄烨、福全、费扬古、萨布素、彭春、年羹尧、岳钟琪、弘历、傅恒、阿里衮、海兰察、阿桂、福康安、渥巴锡、兆惠、胡林翼、彭玉麟、左宗棠、曾国藩、刘铭传、冯子材、张国梁、陈国瑞、僧格林沁、聂士成、刘永福、依克唐阿
民国
黄兴、孙立人、薛岳、蔡锷、袁世凯、徐树铮、吴佩孚、杨增新、卫立煌、宋希濂、傅作义、张作霖、张学良、宋哲元、杜聿明、蒋百里、张自忠、李宗仁、白崇禧、杨杰、王耀武、李玉堂、叶挺、胡琏、关麟征、陈明仁、廖耀湘、蒋介石、孙传芳、胡宗南
曹操 | 李世民 | 朱元璋 | 努尔哈赤 |
---|---|---|---|
军事家国外
意大利(古罗马)
主要战绩:高卢战争
波斯帝国
主要战绩:开创波斯帝国
主要战绩:希波战争
美国
主要战绩:美国独立战争
主要战绩:维克斯堡战役
主要战绩:南北战争
主要战绩:葛底斯堡战役
主要战绩:诺曼底登陆
主要战绩:西西里登陆
主要战绩:菲律宾战役
主要战绩:太平洋战争
英国
主要战绩:无敌舰队之战
主要战绩:纳西比战役
主要战绩:亚伯拉罕平原战役
主要战绩:布伦海姆战役
主要战绩:特拉法尔加海战
亚瑟·韦尔斯利(威灵顿)
主要战绩:维多利亚战役,滑铁卢战役
主要战绩:阿拉曼战役
俄罗斯(苏联)
主要战绩:波尔塔瓦战役
主要战绩:俄土战争
主要战绩: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抗击拿破仑的法军)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主要战绩:苏俄内战
主要战绩:苏俄国内战争时粉碎白卫军的叛乱、苏联红军的缔造者,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主要战绩:斯大林格勒战役、远东战役
主要战绩:库尔斯克会战
法国
主要战绩:法兰西扩张战争
杜伦尼
主要战绩:三十年战争系列战役
主要战绩:三十年战争系列战役
维拉尔公爵
主要战绩:马尔怕拉凯战役,德兰战役
萨克斯伯爵
主要战绩:丰特努瓦战役
主要战绩:马恩河会战
主要战绩: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
古巴
主要战绩:古巴革命战争
马其顿帝国
主要战绩:亚历山大东征
迦太基(今突尼斯)
主要战绩:坎尼战役
德国
主要战绩:七年战争
主要战绩:贝尔格莱德战役
主要战绩:普奥战争
主要战绩:色当战役
主要战绩:北非战争
主要战绩:法兰西战役
主要战绩:波兰战役
日本
织田信长:
主要战绩:桶狭间合战
丰臣秀吉:
主要战绩:川中岛合战
主要战绩:川中岛合战
主要战绩:戊辰战争
主要战绩:甲午海战
主要战绩:对马海战
主要战绩:珍珠港事件
委内瑞拉
主要战绩:拉丁美洲解放战争
阿根廷
主要战绩:拉丁美洲解放战争
朝鲜、韩国
主要战绩:露梁海战
主要战绩:中国东北对日游击战争、朝鲜战争
主要战绩:甲午农民战争
土耳其
主要战绩:贝尔格莱德之战
主要战绩:伊兹密尔会战
阿拉伯帝国
主要战绩:怛罗斯之战
主要战绩:开创阿尤布王朝
越南
吴权
主要战绩:白藤江之战
以色列
主要战绩:第一次中东战争
印度
主要战绩:统一印度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中共将帅中为何这36人被定为“军事家”? .凤凰网.2016-03-11[引用日期2016-03-1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