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徐世积一般指李积
唐朝
,
名将
,
军事家
- 中文名
- 李积
- 别 名
- 徐世积、徐懋功
- 国 籍
- 唐朝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
- 出生日期
- 594年
李积人物生平
编辑李积效力瓦岗
隋炀帝大业末年,李积才十七岁,见天下大乱,就近参加了翟让的军队。他劝说翟让:“附近是您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翟让称善,于是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无算。有钱就不缺人,不久兵众大振。隋朝遣名将张须陀讨伐,翟让吓得要跑,李积止之,与隋军两万多人交战,竟于阵中斩张须陀,大败官军。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李积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4]
隋朝令王世充讨伐李密,李世积多次拒战,以奇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大水,饥民遍地,隋朝赈给不周,每天饿死数万人。李积向李密进言:“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矣”李密听计,派李积带五千人自愿武渡黄河掩袭黎阳仓隋朝守军,当日攻克,开仓招民众随便领粮,十天之间,就招募到兵士二十多万人。一年多后,宇文化及江都弑隋炀帝,越王杨侗即位于东京洛阳,赦免李密诸人,封魏国公,拜太尉。隋廷又授李积右武侯大将军,命他们一同讨伐宇文化及。李积守黎阳仓城,宇文化及率军四面攻城,形式危急,李积从城中向外挖地道,忽然现身城外,大败宇文化及,解围而去。[5]
李积归顺李唐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聚集余兵归顺唐朝。李密原来管辖的地盘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都被李积占据,没有具体归属,李积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6]
于是派使者报告李密。使者初到朝廷,李渊听说李积没有奏表,只有信给李密,非常奇怪。使者把李积的本意上奏给李渊,李渊非常高兴地说“:徐世积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一个纯厚的臣子。”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去王爵,于是改封为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7]
命令李积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等到李密反叛朝廷被杀,李渊因为李积过去曾经侍奉李密,派遣使者告诉李积李密反叛朝廷的情况。李积上表请求收葬李密,李渊下诏许可他的请求。李积披麻带孝,和李密原来的僚属将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坟高五丈,丧期过了才散去,朝廷民间都认为李积有义气。
不久,窦建德在魏县捉住了宇文化及,又进军攻打李积,李积力竭投降了窦建德。建德逮捕了他的父亲,放在军中当作人质,仍让李积镇守黎阳。
李积从平四方
公元621(武德四年),跟从李世民在东都讨伐王世充,屡次交战都获大胜。又向东夺取土地到虎牢关,郑国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反正,李积夜间埋伏军队接应,占领了虎牢关,抓获了郑国的州刺史荆王王行本。又跟从李世民平定窦建德,降伏王世充,整顿军队回朝。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积为下将,李积和李世民一起穿着金甲,乘着兵车到太庙去报捷。李积的父亲从铭州和裴矩一起入朝,李渊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恢复了李盖的官职爵位。李积又跟从李世民打败刘黑闼、徐圆朗,连续升迁为左监门大将军。不久,徐圆朗又占据兖州造反,朝廷封授李积为河南大总管去讨伐圆朗,不久抓获圆朗,斩下他的首级献给朝廷,兖州就平定了。[9]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高祖下诏命李积与赵郡王李孝恭一起讨伐辅公祏,孝恭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下,李积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攻取了辅公祏占据的寿阳,到了峡石。公祏的将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驻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十万。用锁链连接大战船,用来阻断长江的航路,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分守水陆两路,以此抵御官军。李积攻击筑在长江西岸的堡垒,不久就攻下了它,惠亮单独乘小船而逃。李积乘胜追逼,正通的军队败散瓦解,正通带着十多名骑兵奔逃到丹阳。公祏弃城夜逃,李积纵马追击,在武康杀了他,江南都平定了。[10]
李积大破突厥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任通汉道行军总管,到云中,与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相遇,在白道大战。突厥战败,在沙漠的入口处扎营,派使者请求讲和。朝廷下诏命鸿胪卿唐俭前去赦免突厥。李积当时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的军队会合,他与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于是一起定下计谋。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积带兵续后前进。李靖的军队到了碛口,贼寇溃散奔逃,颉利与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李积在沙漠路口驻兵,颉利逃到那里,无法越过沙漠,他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积,李积俘虏五万多人而归。[12]
当时李治为晋王,遥领并州大都督,授李积为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因父丧离职,不久又起用恢复旧职。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改封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世袭刺史都不到州郡就任,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李积在并州共十六年,令行禁止,被称为称职。李世民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的人才,安抚边境,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认识的糊涂,一直到这个样子。朕现在委任李积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13]
李积开疆拓土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李积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还没有启程赴京,正遇上薛延陀派他的儿子大度设率骑兵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朝廷命李积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在青山追上薛延陀的骑兵,进击并大破其军,杀死名王一人,俘获其首领和士兵五万多,因为立功封李积的一个儿子为县公。李积当时得了急病,验方说胡须烧的灰可以治疗这个病,李世民就自己剪下胡须,为他和药。李积叩头见血,哭泣着诚恳地感谢李世民,李世民说:“我是为国家考虑,不必麻烦你深切地感谢。”[14]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李治做了皇太子,改封李积当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刚当上太子,卿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给卿,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虽然委屈了卿的阶位、资历,可不要见怪啊。”李世民又曾经在闲暇中设宴,望着宴上的李积说:“我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你过去不遗弃李密,现在难道会有负于朕吗?”李积拭泪致辞,因此咬破手指流出血来,一会儿沉醉不醒,李世民就脱下自己的御服给他盖上,李积受李世民委托,被信赖就像这样。[15]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宗准备亲自征伐高丽,任命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又跟从太宗摧毁了驻跸山下的敌阵。因为立功,封李积的一个儿子为郡公。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薛延陀的部落发生内乱,朝廷下诏命李积率二百名骑兵乘便发动突厥的军队前去讨伐。到乌德革建山,大战敌军,打败了他们。薛延陀的大首领梯真达官率部下投降,薛延陀的可汗咄摩支往南逃窜到荒谷,朝廷派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他的部属,送到京师,于是漠北全都平定了。[16]
李积备受荣宠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李积转任太常卿,仍然同中书门下三品。过了十天,又拜太子詹事。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卧病,对李治说:“你对李积没有什么恩惠,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于是派李积出任叠州都督。李治即位,当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他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这一年,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17]
公元650年(永徽元年),李积上表请求免除自己仆射的职务,李治还是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职务依旧执掌政事。
公元655(永徽六年),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但朝中大臣反对,因此李治问李积说:“‘朕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以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李积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于是李治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而李积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18]
公元658年(显庆三年),跟从李治到东都,在路上得病,李治亲自慰问。
公元664年(麟德初年),东封泰山,李治诏封李积为封禅大使,于是随从李积东去。途中在滑州住宿,李积的姐姐很早守寡,住在李积的旧宅,武皇后亲临她的住所慰问,赐给她衣服,还封她为东平郡君。李积又坠马伤脚,李治亲自下问,把自己乘坐的马赐给他。[19]
李积灭高句丽
公元668年(总章元年),李治任命李积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攻城略地打到鸭绿江。男建派他的弟弟来抵抗,李积发兵打败了他。追赶敌军跑了二百里,到达平壤城。男建关闭城门不敢出战,敌军所有的城堡都惊骇不安,很多人离城逃走,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李积又带兵包围平壤,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都在平壤会合,分路夹击平壤,经过一个多月,攻克了平壤,俘虏高丽王高藏及男建、男产,分割高丽所有的城,并入州县。此战,唐朝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至此高句丽国灭,分其地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一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
李积生荣死哀
公元669年(总章二年),李积被加封太子太师,增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这一年,李积卧病,皇帝诏封李积的弟弟晋州刺史李弼为司卫正卿,让他能够在京城照看哥哥的病。李积与弟弟李弼特别友爱,家门以内,李积严肃得像父亲一样。自从得病,李治和皇太子李弘送药,就拿来服用;家里请医生、巫师,他都不许进门。他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李积对他们说:“我只不过是山东的一个田夫,攀附英明的君主,过度占取富贵,地位达到了三公的顶点,年纪将近八十,这难道不是命吗?寿命的长短必定是有期限的,怎么能随便就医求活命呢?”竟然拒不服药。[21]
有天,李积忽然对李弼说:“我的病好像稍微好些了,可设酒宴来娱乐一下。”于是堂上女乐工奏乐,檐下罗列子孙。酒宴结束,李积对李弼说:“我自己估量一定是要死的,想与你诀别罢了。恐怕你悲伤哭泣,骗你说病好像好些了,你不要哭,听我立规矩。我看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辛苦苦建成家业立起门户,也希望把家业传给后辈子孙,结果都被愚蠢的儿子败家荡尽。我有这些犬子,要托付给你,你可要加意防察,有操行不轨、交结邪恶的,立即打死,然后告诉我。又见人死后多埋藏黄金、宝玉,也不必这样。只用麻布覆盖的车,载我的棺木,棺中装殓用平常穿的衣服,只加朝服一套,死后如果有知觉,希望穿上它拜见先帝。随葬的器物只做马五六匹,地宫里的帷帐用黑布做顶,四周围白纱,帐里放十个木偶,表示依照古礼用草人草马殉葬的意思,此外一物不用。姬妾以下,有子女愿意留下自己养育的听任自便,其余的全都放她们离开。丧事办完,你就搬进我家居住,抚恤小儿弱女。违背我的话的,就如同刺杀我的尸体。”说完后什么话也不再说了,李弼等遵行他的遗言。[22]
669年12月31日(总章二年十二月戊申(初三)日),李积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李治为他举办丧事,停止上朝七天,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叫贞武,赐给棺木,让他陪葬在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摄同文正卿监护丧事。到了下葬的那天,李治到未央古城,登楼为他送葬,望着灵车痛哭,并为他安置祭奠。李弘也跟着李治给李积送葬,悲痛到极点,使左右的人都受到感动。皇帝命令百官送到旧城西北,所筑的坟都依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革建山,用来表彰他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李积个人特征
编辑李积知人之明
李积前后战胜所得到的黄金、丝帛,都分发给将士。刚到黎阳仓时,去领粮的人有数十万人。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都到黎阳仓做客,他们一出现在众人之中,李积就恭敬地以礼相待,把他们引到卧室里,谈笑而忘记了疲倦,到平定虎牢关,抓获伪郑州长史戴胄,知道了他的品行、才能,很快就释放了,这些人一一受到李积的推荐,都做到了显贵的高官,当时人们称李积有知人之明。[24]
李积重情重义
平定王世充后,李积的结拜兄弟单雄信被俘虏,依例叛处死刑,李积上表称赞单雄信武艺绝伦,如果从处死的人中收留他,一定会感恩戴德,能为国家效命,请求用自己的官爵赎雄信的死罪,李渊不准许。临到就要受刑的时候,李积对着雄信号啕痛哭,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雄信吃,说:“生死永别,这肉和你一起入土吧。”于是收养了雄信的儿子。李积每次指挥行军作战,很能筹划,临敌应变,行动都合乎机宜。与人一起谋划计策,能辨别它的好坏,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就握住手腕高兴地听从,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力,指挥军队所到的地方,多能破敌取胜。到李积去世,听到消息的人没有不悲痛伤感的。[25]
李积人物评价
编辑李积总评
李积一生,经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故而人尽死力。
李积历代评价
李世民:“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勋书册府。”“当今名将,唯李积、道宗、万彻三人。李积、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即大败。”[27]
“李靖、李积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积、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32]
《旧唐书》:“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迹,自拔草莽,常能以义藩身,与物无忤,遂得功名始终。贤哉,垂命之诫!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卫公将家子,绰有渭阳之风。临戎出师,凛然威断。位重能避,功成益谦。铭之鼎钟,何惭耿、邓。美哉!”赞曰:“功以懋赏,震主则危。辞禄避位,除猜破疑。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贤哉英、卫。”[26]
《新唐书》:“唐兴,其名将曰英、卫,皆擢罪亡之余,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盖君臣之际,固有以感之,独推期运,非也。若靖阖门称疾,畏远权逼,功大而主不疑,虽古哲人,何以尚兹?积之节,见于黎阳,故太宗勤勤于托孤,诚有为也。至以老臣辅少主,会房帷易夺,天子畏大臣,依违不专,委诚取决,惟议是听。积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武氏奋而唐之宗属几歼焉。及其孙,因民不忍,举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呜呼,不几一言而丧邦乎?惜其不通学术,昧夫临大节不可夺之谊,反与许、李同科,可不戒哉!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人傅着怪诡禨祥,皆不足信。故列靖所设施如此。”[34]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积、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36]
黄道周:“李积虽盗,却无盗心。说让推密,破充自申。天下之乱,起于饥民。开仓一赈,遍地三军。李密既败,表上唐君。诏授总管,使立功勋。李密反死,收葬明恩。奉诏北征,沙碛前屯。敌不得渡,降老纷纷。筑城以守,何如得人。暴病调药,帝翦须匀。非独为汝,社稷计深。又勒太子,我死汝亲。君重如此,不愧为臣。”[39]
王夫之:“徐世积始终一狡贼而已矣。其自言曰‘少为亡赖贼’,习一定而不可移者也。夫为盗贼而能雄长于其类者,抑必有似信似义者焉,又非假冒之而欺人亡实也;相取以气,相感以私,亦将守之生死而不贰。如萤之光,非自外生,而当宵则燿,当画则隐。故以其似信似义者,予之以义之能执、信之能笃、而重任之,则一无足据,而适以长乱。其习气之所守者在是,适如其量而止,过此则颠越而不可致诘。其似信似义者亦非伪也,愈真而愈不足任也。”[40]
李积历史地位
编辑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积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
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司空英国公李积”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靖而已。[41]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积。[42]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积亦位列其中。
李积家族成员
编辑李积父亲
李积妻子
英国夫人
李积兄弟姐妹
- 姐:李某(墓志铭阙字)(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唐显庆二年七月三十日(657年9月13日)),字总持,嫁唐临清县令琅邪王某
- 姐:李氏,东平郡君
- 弟:李弼
- 弟:李感(隋仁寿四年(604年)—唐武德元年(618年))
李积子女
- 女:李氏,贞观元年(627年)卒。
- 女:李氏,嫁杜怀恭。
李积孙辈
- 李敬业,袭英国公,684年起兵反武,兵败被杀
- 李敬猷,盩厔令
- 李敬真
- 李思顺,字知通,鸿胪寺卿(此四人为李震之子)
- 武钦载(665年—679年),字景初,李思文之子。
李积后代
- 玄孙:徐弘光,字大明,岐王傅。
李积墓址
编辑李积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墓。他的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积的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李积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积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45]
李积艺术形象
编辑李积文学形象
李积影视形象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李积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2-23]
- 2. 《旧唐书》:李积,曹州离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卫南。本姓徐氏,名世积,永徽中,以犯太宗讳,单名积焉。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与其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 3.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徐世积 .汉文化网[引用日期2013-09-8]
- 4. 《旧唐书》:大业末,韦城人翟让聚众为盗,积往从之,时年十七,谓让曰:“今此土地是公及积乡壤,人多相识,不宜自相侵掠。且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就彼邀截,足以自相资助。”让然之,于是劫公私船取物,兵众大振。隋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师二万讨之,积与频战,竟斩须陀于阵。初,李密亡命在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匿于野,伯当共积说翟让奉密为主。
- 5. 《旧唐书》:隋令王世充讨密,积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密拜积为东海郡公。时河南、山东大水,死者将半,隋帝令饥人就食黎阳,开仓赈给。时政教已紊,仓司不时赈给,死者日数万人。积言于密曰:“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密乃遣积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即日克之,开仓恣食,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经岁余,宇文化及于江都弑逆,拥兵北上,直指东郡。时越王侗即位于东京,赦密之罪,拜为太尉,封魏国公;授积右武候大将军,命讨化及。密遣积守仓城,积于城外掘深沟以固守,化及设攻具,四面攻仓,阻堑不得至城下,积于堑中为地道,出兵击之,大败而去。
- 6. 《旧唐书》:劣武德二年,密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积并据之,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
- 7. 《旧唐书》: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其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积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积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封其父盖为济阴王,盖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
- 8. 《旧唐书》:令积总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及李密反叛伏诛,高祖以积旧经事密,遣使报其反状。积表请收葬,诏许之。积服衰绖,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而散,朝野义之。而窦建德擒化及于魏县,复进军攻积,力屈降之。建德收其父,从军为质,令积复守黎阳。三年,自拔归京师。
- 9. 《旧唐书》:四年,从太宗伐王世充于东都,累战大捷。又东略地至武牢,伪郑州司兵沈悦请翻武牢,积夜潜兵应接,克之。擒其伪刺史荆王行本。又从太宗平窦建德,降王世充,振旅而还。论功行赏,太宗为上将,积为下将,与太宗俱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太庙。其父自洺州与裴矩入朝,高祖见之大喜,复其官爵。积又从太宗破刘黑闼、徐圆朗,累迁左监门大将军。圆朗重据兖州反,授积河南大总管以讨之,寻获圆朗,斩首以献,兖州平。
- 10. 《旧唐书》:七年,诏与赵郡王孝恭讨辅公祏,孝恭领舟师巡江而下,积领步卒一万渡淮,拔其寿阳,至硖石。公祏之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于梁山,又遣其大将冯惠亮帅水军十万,锁连大舰以断江路,仍于江西结垒,分守水陆,以御王师。积攻其垒,寻克之。惠亮单舼而遁。积乘胜逼正通,大溃,以十余骑奔于丹阳。公佑弃城夜遁,积纵骑追斩之于武康,江南悉定。
- 11. 《旧唐书》:八年,突厥寇并州,命积为行军总管,击之于太谷,走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赐实封九百户。
- 12. 《旧唐书》:贞观三年,为通漠道行军总管。至云中,与突厥颉利可汗兵会,大战于白道。突厥败,屯营于碛口,遣使请和。诏鸿胪卿唐俭往赦之。积时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军会,相与议曰:“颉利虽败,人众尚多,若走渡碛,保于九姓,道遥阻深,追则难及。今诏使唐俭至彼,其必弛备,我等随后袭之,此不战而平贼矣。”靖扼腕喜曰:“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于是定计。靖将兵逼夜而发,积勒兵继进。靖军既至,贼营大溃,颉利与万余人欲走渡碛。积屯军于碛口,颉利至,不得渡碛,其大酋长率其部落并降于积,虏五万余口而还。
- 13. 《旧唐书》:时高宗为晋王,遥领并州大都督,授积光禄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父忧解,寻起复旧职。十一年,改封英国公,代袭蕲州刺史,时并不就国,复以本官遥领太子左卫率。积在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积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 14. 《旧唐书》:十五年,征拜兵部尚书,未赴京,会薛延陀遣其子大度设帅骑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命积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及延陀于青山,击大破之,斩其名王一人,俘获首领,虏五万余计,以功封一子为县公。积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乃自翦须,为其和药。积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帝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 15. 《旧唐书》:十七年,高宗为皇太子,转积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宗谓曰:“我儿新登储贰,卿旧长史,今以宫事相委,故有此授。虽屈阶资,可勿怪也。”太宗又尝闲宴,顾积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积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 16. 《旧唐书》:十八年,太宗将亲征高丽,授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又从太宗摧殄驻跸阵,以功封一子为郡公。二十年,延陀部落扰乱,诏积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至乌德鞬山,大战破之。其大首领梯真达于率众来防,其可汗咄摩支南窜于荒谷,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部领,送于京师,碛北悉定。
- 17. 《旧唐书》:二十二年,转太常卿,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复除太子詹事。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积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射。
- 18.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上》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9-10]
- 19. 《旧唐书》:徽元年,抗表求解仆射,仍令以开府仪同三司依旧知政事。四年,册拜司空。初,贞观中,太宗以勋庸特着,尝图其形于凌烟阁,至是,帝又命写形焉,仍亲为之序。显庆三年,从幸东都,在路遇疾,帝亲临问。麟德初,东封泰山,诏积为封禅大使,乃从驾。次滑州,其姊早寡,居积旧闾,皇后亲自临问,赐以衣服,仍封为东平郡君。又坠马伤足,上亲降问,以所乘赐之。
- 20. 《旧唐书》:乾封元年,高丽莫离支男产为其弟男建所逐,保于国内城,遣子献城诣阙乞师。总章元年,命积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略地至鸭绿水。贼遣其弟来拒战,积纵兵击败之,追奔二百里,至于平壤城。男建闭门不敢出,贼中诸城骇惧,多拔人众遁走,降款者相继。积又引兵围平壤,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并会于平壤,犄角围之。经月余,克其城,虏其王高藏及男建、男产,裂其诸城,并为州县,振旅而旋。令积便道以高藏及男建献于昭陵,礼毕,备军容入京城,献太庙。
- 21. 《旧唐书》:与弟弼特存友爱,闺门之内,肃若严君。自遇疾,高宗及皇太子送药,即取服之;家中召医巫,皆不许入门。子弟固以药进,积谓曰:“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容浪就医人求活!”竟拒而不进。
- 22. 《旧唐书》:忽谓弼曰:“我似得小差,可置酒以申宴乐。”于是堂上奏女妓,檐下列子孙。宴罢,谓弼曰:“我自量必死,欲与汝一别耳。恐汝悲哭,诳言似差,可未须啼泣,听我约束。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又见人多埋金玉,亦不须尔。惟以布装露车,载我棺柩,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着此奉见先帝。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布为顶,白纱为裙,其中着十个木人,示依古礼刍灵之义,此外一物不用。姬媪已下,有儿女而愿住自养者,听之;余并放出。事毕,汝即移入我堂,抚恤小弱。违我言者,同于戮尸。”此后略不复语,弼等遵行遗言。
- 23. 《旧唐书》:二年,加太子太师,增食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其年寝疾,诏以积为司卫正卿,使得视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之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曰贞武,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令司平太常伯杨昉摄同文正卿监护。及葬日,帝幸未央古城,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皇太子亦从驾临送,哀恸悲感左右。诏百官送至故城西北,所筑坟一准卫、霍故事,象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光宅元年,诏积配享高宗庙庭。
- 24. 《旧唐书》:积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于将士。初得黎阳仓,就仓者数十万人。魏徵、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皆游其所,一见于众人中,即加礼敬,引之卧内,谈谑忘倦。及平武牢,获伪郑州长史戴胄,知其行能,寻释于竟,推荐咸至显达,当时称其有知人之鉴。
- 25. 《旧唐书》:又,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积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积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所向多克捷。洎积之死,闻者莫不凄怆。
- 26. 《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6]
- 27. 《旧唐书·列传第十九》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6]
- 28. 《全唐文·卷十五》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9-19]
- 29.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七》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9-19]
- 30. 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12-24]
- 31. 隋末乱世真豪杰,出将入相的大唐名将 李积 .起源创意[引用日期2013-09-9]
- 32. 注孙子序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3-02-23]
- 33.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12-24]
- 34. 《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7]
- 35. 嘉佑集卷四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3-08-12]
- 36. 曾巩集:卷十五 书十首 .在线读书网 [引用日期2014-12-24]
- 37. 《事林广记·后集·卷四》
- 38. 《震川先生制科文》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4-06-11]
- 39. 黄道周·《广名将传》
- 40. 读通鉴论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02-23]
- 41.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9-11]
- 42. 《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1]
- 43. 李积姐李总持墓志铭称父舒国节公徐康,祖父徐盖。
- 44. 唐代碑文化的鼎盛与传播 .西安之子[引用日期2013-09-9]
- 45. 李积 .新华网山东频道[引用日期2013-09-9]
- 46. 隋唐英雄徐茂公是谁 徐茂公是怎么死的 .520730网[引用日期2013-09-9]
- 47. 组图:《贞观之治》剧中人物——李世绩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3-09-25]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