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固原镇鼓楼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39:31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这首诗选自《宣统固原州志》。固原镇鼓楼,亦即钟鼓楼,该钟鼓楼始建于何时,无从稽考。据明代《嘉靖固原州志》载:“(钟鼓楼)在州城大街中,佥事杨勉修筑。岁久倾圮。正德八年,总制右都御史张泰、兵备副使景佐重修,极雄壮。取安定县古寺巨钟置楼上。”《万历固原州志》亦有大致相同的文字:“(钟鼓楼)在制府前,佥事杨勉修,正德八年,总制张公、副使景佐重修。上有巨钟,识云‘宋靖康元年铸’。”据史志载,杨勉,四川安岳人,进士。
作品名称
登固原镇鼓楼
创作年代
清代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作    者
王恩培

登固原镇鼓楼作品原文

编辑
登固原镇鼓楼(1)
我本华山一樵者(2),无端策马至萧关。
丈夫当学班定远(3),书佣岂肯苍吾颜(4)。
萧关道,何迢峣(5),南望崆峒西马髦(6)。
中有一楼雄且杰, 俯瞰万壑凌穷霄。
大开此楼纳宇宙,云歕霞敛生风雨(7)。
标明镇鼓问何年,汉营宋垒浑难语。
惟闻父老走相告有明御虏严河套(8)。
防秋岁岁转军书(9),尘沙士卒悲秋老。
秋马肥,秋鹰饥,裹甲长征动鼓鼙(10)。
鼓奫奫(11),兵行先,鼓坎坎(12),兵行缓。
元戎楼上若指挥(13),龙泉在腰弦应腕(14)。
雄狮百万撄锋镝(15),鸣金进伐增于邑(16)。
忽闻苍头报捷来(17),铙歌蓦地欢声洽(18)。
凯归犒士飨椎牛(19),旌旗风劲森戈矛。
试与抽毫一题柱(20),乃以镇鼓名其楼。
噫嘻!此楼距今五百年,巍然矗立萧关前。
岂少登临贤豪客, 茫茫云树含苍烟。
张将军(21),王太守(22),今日相逢笑携手。
我且酣歌且饮酒,醉余泼墨在楼头(23),好为苍生书大有(24)。
边庭卧鼓谁之功(25),功与此楼同不朽![1] 

登固原镇鼓楼作品注释

编辑
(1)这首诗选自《宣统固原州志》。固原镇鼓楼,亦即钟鼓楼,该钟鼓楼始建于何时,无从稽考。据明代《嘉靖固原州志》载:“(钟鼓楼)在州城大街中,佥事杨勉修筑。岁久倾圮。正德八年,总制右都御史张泰、兵备副使景佐重修,极雄壮。取安定县古寺巨钟置楼上。”《万历固原州志》亦有大致相同的文字:“(钟鼓楼)在制府前,佥事杨勉修,正德八年,总制张公、副使景佐重修。上有巨钟,识云‘宋靖康元年铸’。”据史志载,杨勉,四川安岳人,进士。明成化初任固原兵备道,五年(1469年)增筑固原城,同时修筑钟鼓楼。照此算来,固原钟鼓楼距今也有530多年的历史了。正德五年(1510年),都察院右都御史张泰任陕西三边总制大臣,他驻节固原时,因遍览城雉、钟鼓楼及文武署衙,慨然兴怀曰:“敝者不更,则来者无眠,非所以振军威、明节制、广教习之道也。”张泰遂决定于正德七年(1512年)秋动工重修钟鼓楼,他把这个任务交给兵备按察司副使景佐负责。历时1年,即正德八年冬竣工。重建后的钟鼓楼,“重楼七楹,东悬鼓,西悬钟”。楼高9米,楼下高台广76.6米(一说43.3米),厚18.6米,台墩皆以砖石围砌。楼东悬挂的鼓,已失考;楼西悬挂的安定古寺钟,现存固原博物馆,钟高2.36米,口径1.7米,重约6吨,钟声可传20公里。整个钟鼓楼形制宏大,雄伟壮观,凭空增添了固原三边总镇的几分威严。钟鼓楼下部因用砖石围砌,形成了特有的共鸣墙,敲击时钟鼓发出的声音洪亮而悠远。钟鼓楼重建后,着名文学家、戏曲作家、翰林院修撰、明代前七子之一的状元康海撰写了《固原镇鼓楼记》,并刻石留存后世。
(2)华山:陕西华山。一樵者:一个打柴的人。意谓山野之人,并非真的是樵夫。
(3)班定远:即班超,东汉名将。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他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的人员,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从章和元年(87年)到永元六年(94年),陆续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变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永元三年,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
(4)书佣:东汉班超随母至洛阳,家贫,受雇官府,以抄文件维持生活。后来文人生活清苦,卖文或授徒自活,常以“书佣”自称。
(5)迢峣:高耸貌。
(6)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马髦:山名。在固原州城西南25里,海子峡北口。
(7)歕:同“喷”。
(8)明:指明朝。河套: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南、黄河沿岸地区,统称河套。因黄河由此流成一个大弯曲,故名。
(9)防秋:古代北方每至入秋,边塞经常发生战事,届时边军特加意警卫,称为防秋。军书:军事文书。
(10)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因借以指军事。
(11)奫奫:原意为水波深广貌,此为象声,指鼓声浑重深远。
(12)坎坎:象声词,原指伐木声,此指清脆的鼓声。
(13)元戎:主帅。若指挥:犹指挥若定。
(14)龙泉:良剑名。
(15)撄:迫近;触犯。锋镝:锋,刀口;镝,箭头。犹言刀箭,泛指兵器。又引申指战争。
(16)鸣金:即鸣钟。古代以鸣钟鼓为声讨罪行之举。邑:此处指固原州。
(17)苍头:头戴青巾的军士。
(18)铙歌:乐府《鼓吹曲》的一部。用于激励士气及宴享功臣。洽:周遍,到处。
(19)椎牛:杀牛。《史记·冯唐转》:“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
(20)抽毫:作书以前先去笔套。犹抽笔。
(21)张将军:指固原直隶州守备张廷栋。
(22)王太守:指固原直隶州知州王学伊。
(23)泼墨: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此指题诗。
(24)苍生:指百姓,众民。大有:丰收。
(25)卧鼓:息鼓。示无战争。[1] 

登固原镇鼓楼作者简介

编辑
王恩培,清代诗人。字崇九,陕西韩城人。与出生于安徽的清代正一品右常侍卿王恩培并非同一人。[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语言 诗词 文学作品 文学书籍 文学 建筑 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