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鸽(学名:Columba eversmanni)体长26厘,是一种小型的灰色鸽。背白色,翼上具两道不完整黑色横纹,颈侧有具绿紫色闪光的小块斑。甚似欧鸽,但背部白色;初级飞羽基部的浅色区域大些;头顶粉红,翼下较白,眼色浅而眼圈宽。
罕见季候鸟。繁殖在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栖居于耕地、悬崖及废墟稀疏有树的地方。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桑椹、玉米等农作物。 分布于土耳其斯坦至印度西北部。
中亚鸽外形特征
编辑
中亚鸽
(7张)
中亚鸽与欧鸽同属鸽形目,鸠鸽科,鸽属而且特别相似,但中亚鸽背部白色;初级飞羽基部的浅色区域大些;头顶粉红,翼下较白,眼色浅而眼圈宽。虹膜-黄色;嘴-黄色;脚-肉色。而欧鸽体长31厘米的灰色鸽。胸偏粉色,颈侧具金属绿色块斑,翼具两道黑色纵斑纹。与原鸽的区别在腰灰,翼上纵纹不完整,初级飞羽具黑色缘,颈部金属亮紫色少,眼色更深。虹膜-褐色;嘴-黄色;脚-红色。
中亚鸽栖息环境
编辑中亚鸽生活习性
编辑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结成小群,性活泼,飞行快而有力。主要以浆果、无花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农作物种子。常出没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觅食。有时也到林外农地和水稻田觅食。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桑椹、玉米等农作物。[1]
中亚鸽分布范围
编辑分布于阿富汗、中国、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鸽繁殖方式
编辑中亚鸽的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树洞、动物废弃洞穴和废弃的建筑物上及墙洞中。也在岩壁洞穴中营巢。巢内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卵的大小为33.2-38.1×25.7-28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1]
鸽子育雏期,在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泌乳素(又称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的双侧侧囊淋巴区,即嗉囊床淋巴区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满脂肪颗 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组成,初乳期后逐渐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颗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头一般在开始进人孵化状态的第4-5天,雄雌鸽的嗉囊床开始萌动,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进入育雏前状态。第13天其厚度和宽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 透明略带黄色的鸽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鸽出壳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开始减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续呕雏到2周龄左右,嗉囊床开始萎缩,而鸽乳分泌也逐渐停止。食糜浆中逐渐掺入由腺胃返流而来的通过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浆,然后变成直接饲喂掺水的颗粒饲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时出壳,孵性好的鸽最长可继续孵化 延迟到第22-24天(这些都和鸽的 孵性、孵化季节和胚胎发育信息反 馈、胎雏的破壳频率等有关,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雏期往往会自动延长孵化期,而在酷暑闷热天往往难 以坚持),此时育雏鸽就会伴随着嗉囊床的萎缩而自动停孵。[3]
中亚鸽亚种分化
编辑单一物种,无亚种。[4]
中亚鸽种群现状
编辑中亚鸽为夏候鸟,在中国仅见于新疆、数量稀少,应注意保护。这个物种已经在过去的时间里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在其越冬地农业占地和狩猎,并有可能其繁殖地栖息地丧失的结果,而这种下降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这些因素限定其生存状态脆弱。[5]
中亚鸽保护级别
编辑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该物种还被列入中国《“三有”保护动物名录》。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
- 2. Columba eversmanni .The IUCN Red List .2013-02 [引用日期2014-04-12]
- 3. 鸽子嗉囊 .养鸽网[引用日期2014-04-12]
- 4. Pale-backed Pigeon (Columba eversmanni) .IBC Bird Collection[引用日期2014-04-12]
- 5. Pale-backed Pigeon Columba eversmanni .Bird Life interantional[引用日期2014-04-12]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