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 中文名称
- 武当山
- 外文名称
- Wudang Mountains
- 地理位置
- 湖北省十堰市境内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占地面积
- 312平方千米
- 开放时间
- 08:00-17:00
- 景点级别
- AAAAA
- 门票价格
- 243.00元(含门票140元,车票100元,景区内意外旅游险3元)
- 着名景点
- 五龙宫
武当山人文历史
编辑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8日,武当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8年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武当山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
2012年7月25日,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2012年8月1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
武当山地理环境
编辑武当山位置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武当山景区东接历史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城区,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2]
武当山
武当山地质地貌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周边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2]
武当山气候
武当山植被
武当山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
武当山自然资源
编辑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药用植物有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2]
武当山主要景点
编辑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4]
紫金城:紫金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净乐宫:净乐宫位居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玉虚宫: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6]
太子坡:太子坡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
南岩: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着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琼台观: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武当山北神道:武当山北神道位于天柱峰东北的丹江口市武当山镇﹐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襄渝铁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
武当山南神道:武当山南神道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距武当山金顶(天柱峰)仅有5.7公里,是豫川陕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当后花园之美誉。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美景如画,民歌如潮。这里是八百里武当里一块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静之地,景区全长20公里,由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和直通金顶的武当大峡谷两大景区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二龙戏珠、斩龙崖、尼姑岩、桃花洞、兰花谷、狮子滩、鬼谷子涧、天书谷、黑金沟大峡谷、龙潭、转运台、金蟾朝圣等众多景点。
武当山西神道:经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观分道开始登山,经过猴王庙、娃子坡、全真观遗址(有两株千年大银杏树)、长岭抵全龙观,计程15公里,现为四米宽水泥公路。再登黄土岭,到乱石窖,交古韩粮道,依次经财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庙,上黄土垭,再攀青龙背、吊钟台,经太和宫上金顶,计程10公里。因位于天柱峰西侧,史称西神道。沿途古木参天,风景如画,东有深沟大壑的雷涧(东沟河),有金鼎、眉棱两峰左右矗立,七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峰南北屏立。[7]
武当山东神道:从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到武当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还有近2公里的路面有望在年内完成,届时,武当山第三条上山旅游线路将全面建成。天桥沟瀑布——位于盐池河镇政府所在地以东约9公里处,实则为一条山涧小溪,自改板河村由东向西缓缓流出,长约3公里,溪水自天桥处折而向北流经百米高的悬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锣鼓——民间艺术瑰宝,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开发力度,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中国锣鼓之乡”努力。

五柱峰景区
(17张)
武柱峰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武柱峰又称大明峰,柱头岩,真武坐像(因真武大帝父亲净乐国明真大帝而得名),元代建有王母宫(即真武大帝母亲)。距武当天柱峰14公里,是武当72峰之一,海拔为1132米。此坐像两峰如笋形同座椅,之间端坐着一尊高约80米、宽40米的天然真武神石像,身着道服,五官形备,目光深邃,背依伏龙山,注视武当山金顶,其头顶上茂密的白皮松俨然发髻,脸庞圆润,鼻梁高高隆起,两手平放两膝之上,打坐在玄武背上修行状惟妙惟肖,酷似武当山金顶的真武大帝像。在秋高气爽的艳阳照射下,山体直插霄汉,真武座像矗立在陡峭的悬崖上,晶莹光滑,金光灿灿,辉煌夺目。相传,真武在此潜心修行多年,以虔诚和恒心感动了道德天尊,被点化成仙,留下石质人像。[8]
武当山道教文化
编辑武当山道教发展
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年)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南北朝时(386-582年)郦道元(?-527)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着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年)编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到了杜光庭(850-933年)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由此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并不多见。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后汉书》、《水经注》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年)撰《元和郡县图志》,都没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年)编《太平御览》卷四十三“武当山”条,引用的资料有《武当山记》、《南雍州记》、《阴君内传》,《甄异传》,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阴长生、戴生、谢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乐史(925-1002年)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三“武当山”条也没有关于玄武的记载。此可以作为北宋初期人们尚未把武当山与玄武牵上关系的佐证。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出现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均州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1278年以道法术数着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据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龙观记碑》所载,五龙观兴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简到武当山祷雨有验,将此灵异奏闻唐太宗(627-649年在位)。太宗降旨就武当山建观以表其圣迹。南宋末,王象之等附会五龙观为玄武隐居的地方。刘道明更据此而编造出玄武得道飞升的时候,有五条龙掖驾上升,所以在他旧隐的地方建五龙观以祭祀之。
成书稍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在修道武当山的故事,添饰了历经考验的情节,使玄武的传记更符合道教神仙传记的惯用结构,即修道者从开始修道,历经考验,最后升登仙界。而且新增加的情节都注明有遗迹。
武当山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功用。
道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曲式和音调的内涵上,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
道乐其美学思想反映了道教的追求长生久视和清静无为。曲调庄严肃穆,又不乏清幽恬静。表现召神遣将时气势磅礴,表现降妖驱魔时威武果敢,祈福祝庆时欢乐轻快,赞颂神仙时优美恬静,而表现祈祷养炼时则悠扬缥缈。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道教的斋醮仪式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在音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把人的情感带入到神秘的神仙世界。
道乐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齐唱、独奏、合奏、伴奏等形式。声乐是道教法事音乐的主要部分,曲调(即经文)总是十分具体的,表达了进行法事的人的愿望与乞求,或求助于神界,或颂赞于天仙。曲调与曲词和谐统一,各种曲式贯通搭配,组成了整个法事活动。
武当山道教建筑
主词条: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大有玄妙超然、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1]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
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武当山金殿
(5张)
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磨针涧。武当山五龙宫共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模一度庞大,被列为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在历朝的战火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组成,富丽堂皇。
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位。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物的铺垫渲染,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富丽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庄严、肃穆,顿生虔诚之感。
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未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修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
紫霄大殿
武当山紫霄大殿,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武当山道教武术
主词条:武当武术
武当三丰太极剑
武当三丰太极剑与太极拳同出一格,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创太极拳后又吸百家剑法之长融道家养身法创编了太极剑。武当三丰太极剑吸收了道教文化思想,具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又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延年益寿的功用,是集武术与养身为一体的剑法。[9]
伏虎拳
伏虎拳又称降龙伏虎拳,是优秀的汉族武术拳种之一,属于武当山的镇山之拳,武当山习武道人增长功力的拳种。以手法为主,腿法为辅。主要练习方法有:带手、冲拳、反腿、三连手等。风格特点是刚中见刚、柔中至柔,式式逼人,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更有防身制敌之用。[10]
丹派武当剑
丹派武当剑系武当派内家剑法,其特点再剑道中以神为先,全凭神意,神足而道成,要求“神,剑,身”三者合一。丹派武当剑素以奇巧善变的剑法着称,集各派剑术之长,不仅有前后左右之变,还有腾空击舞、一发即至;全套单练剑法为一百三十二式,演练时可以分路单练,也可以连续演统,剑路可长可短,式而精,无花招舞姿与重复之式,堪为武林瑰宝、国术精粹。[11]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年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吸取陈式、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12]
武当山道教医药
主词条:武当山道教医药
武当道教医药学的理论核心是以“气”为本,保“气”为先。武当道教医药受楚汉文化的影响,吸收了楚汉文化中的“养气”理论,在医药理论上是以气为本,保气为先。老庄名着《知北游》中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南宋石泰《还源篇》中说:“气是形中命,心为性中神”,三丰《大道论》中说:“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从以上这些文献上可以看出,“气”是人生命之关键,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因此,武当道教医药中特别注重“气”的保养。自从武当山道教创建以来,武当山的道医们就源源不断地从民间吸取营养,引进技术,将流行在民间的各种健身养气法收入道教,加以宗教化地改造,纳入道教医药体系中,成为武当道教医药体系中“养气”方法的准则。在用药治病疗伤方面,道医们也是以养气、理气、破气、调气为主要治疗方法。[13]
文王一支笔
文王一支笔是蛇茄科植物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或蛇菰(BalanophoraJ Wjaponica)。高5-15厘米。因它的花序形如粗粗的毛笔,民间传说周文王路经神农架,曾用它当笔写诗作画、批阅公文,故得此名。又因这种植物为寄生植物,常寄生在其它植物的根部生长,所以又有“借母还胎”之别名。
灵芝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最广的在江西,灵芝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15]
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本草图经》:“何首乌,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植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叶。[16]
三丰定神汤
药物组成:天冬、人参、茯神各35g,石菖蒲18g,川黄连6g,炙甘草10g,灯心草5g,朱砂1g,麝香0.5g。
按:本方载于《张三丰全集》,有养心利脑,定神宁心之效。张三丰是明代武当山着名道士,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善医,人称“匕针先生”。因朱砂有毒,麝香稀贵,故两药可略不用对于心脑气阴两虚,复兼心火扰神、烦躁失眠、心神不宁者,可加珍珠母、灵磁石、生龙齿、合欢皮。[17]
武当山道教绘画
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明代道教绘画。主要记载有关武当山主神真武大帝在人间显现的祥瑞,分天上、地下两大部分,一图一录。
武当山祥瑞图
明代彩绘。主要描绘明代大修武当山,各宫观建成后,天上呈现出的祥瑞景观。画面青山含黛、白云缭绕、彩霞如锦,充满神奇色彩。其构图严谨,设色妍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武当山相关诗词
作品名称 | 作者 |
---|---|
武当记 | 陈少慈 |
登武当 | 李品仙 |
游天柱峰 | 方振武 |
武当山天门道中 | 杜大宾 |
武当山道教传说
传说,明朝时候,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到河南方城炼真宫出家。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魔术)。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
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方言,“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青丝丝的叶子。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
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
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
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
武当山旅游信息
编辑武当山旅游线路
常规线路
- 武当山一日游
乘观光车至琼台(索道上下)游金顶(求福求升迁),回转乘车游太子坡(求学业),转乘车游南岩宫(求子求平安)、紫霄宫(求财运佑父母),返程下山游览论剑武当购物广场。
- 武当山二日游
D2:游紫霄宫(求财运佑父母)、逍遥谷(猕猴剧场、武术表演)、太子坡(求学业)、磨针井、玄岳门、太极湖水上游、武当博物馆、武当新区(可夜游)。
B线:D1:游磨针井、太子坡(求学业)、逍遥谷(猕猴剧场、武术表演)、紫霄宫(求财运佑父母)、南岩宫(求子求平安),参观竹博士健康生活馆,夜游武当新区,在太极剧场观看《天下武当》演出。
D2:乘车至琼台(索道上)游金顶(求福求升迁),徒步下山游朝天宫、黄龙洞、
榔梅祠、论剑武当购物广场、玄岳门、太极湖水上游、武当博物馆。
C线:D1:乘车至琼台(索道上)游金顶(求福求升迁)、徒步下山游朝天宫、黄
龙洞、榔梅祠、太子坡(求学业)、论剑武当购物广场、玄岳门、太极湖水上游、武当博物馆、夜观武乐盛典《太极武当》。
D2:参观竹博士健康生活馆,游磨针井、太子坡(求学业)、逍遥谷(猕猴剧场、武术表演)、紫霄宫(求财运佑父母)、榔梅祠、南岩宫(求子求平安),游武当新区(可夜游)
- 武当山水三日游
D1:参观竹博士健康生活馆,乘车至乌鸦岭,徒步(上下)金顶:徒游榔梅祠、黄龙洞、朝天宫、金顶(求福求升迁)。
D2:游武当新区(可夜游),夜观武乐盛典《太极武当》。
D3:游玉虚宫、玄岳门、遇真宫、太极湖水上游、元和观、武当山博物馆,游武当新区(可夜游)。
- 鄂西生态四日游
D1:游览道教圣地内家拳发祥地武当山:金顶、南岩宫、紫霄宫、太子坡,武当新区(夜游)。
D2:神农架林区,中途游览燕子垭、红坪画廊、神农坛。
D3:游览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D4:赴宜昌游览三峡大坝、坛子岭观景台、葛洲坝。
- 武当山—西安四日游
D1:赴武当山,游南岩宫、紫霄宫、逍遥谷、太子坡,夜观武乐盛典《太极武当》。
D2:游金顶、磨针井、玄岳门、太极湖水上游、武当博物馆,游武当新区(可夜游)。
D3:乘车赴西安,游华清池、秦始皇陵、兵马俑。
深度游线路
- 武当武术鉴赏游
观武术表演,随道人习武、修炼打坐。
- 武当影视实景游
去明星去过的景点,感受影视拍摄实景。
- 武当道教养生游
看道教法事,品道家斋饭、道医问诊、周易预测、神像开光、抽签,习武当养生动、静功。
- 武当建筑古迹游
一览武当古建筑千年历史风采,感受世界遗产恢弘苍劲之神韵——世界最大宗教建筑群;
- 武当问道寻梦游
道教圣地,皇家道场,中国古代最灵验的地方,72福地之一。武当山——灵:玉虚宫求健康——太子坡求学游——紫霄宫求财佑父母——南岩宫求子求平安——金顶求福求升迁。
- 武当自然风光游
赏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最大自然奇观——72峰朝大顶、世界最大的人文奇观——天造玄武;览人间仙境——逍遥谷生态游;游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太极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 武当新区精华
乘车前往世界最大的道教宫观玉虚宫(600年前所建)——参观武当山博物馆(中国唯一道教专业博物馆)——武当大剧院——武当武术国际交流中心(举办过国家和世界级活动30次)——众晶太极湖酒店(华中地区最高端的养生度假酒店)——武当地质博物馆——武当旅游发展中心——太和楼——太极剧场演出(全国一流剧场,世界最大乐池)——善水街(在建:武当休闲购物娱乐、天下名吃、看亚洲最大水幕电影),同时沿线景观小品、泛舟湖面、古桥横跨、山水相映、婚纱拍照、夹岸漫步、美不胜收,夜游武当新区最佳。
- 武当山踏春
逍遥谷——琼台、琼台——金顶、南岩宫——飞升崖——郎梅祠、乌鸦岭——郎梅祠——黄龙洞——朝天宫——金顶、南岩宫——五龙宫、武当城区——玉真宫——玄岳门——太极湖水上游、武当城区——太极广场——武当新区,以上线路均有游步道通行,沿途猕猴表演。[19]
武当山特色活动

武当山
(31张)
武当山特色饮食
道家斎宴
武当山的道家斋菜在全国独一无二!武当道家斋菜与道教文化有着深深的渊源,是武当山道士日常饮食和香客朝山进香的主要食物,以道教哲理融于日常饮食起居,增智开慧。武当道教斋菜以自然食物为主,戒荤腥,忌食兔、蛇、黄鳝、牛、狗、猪肉以及生葱、大蒜等刺激食物。[20]
凉菜:菊花山笋、蒜香龙瓜、爽口木耳、碧绿山野、香卤素牛肉、甜蜜圣果、翡翠瓜条、风味素肠。
热菜:香辣山竹笋、山珍满园春、兰花猴头菇、虎掌松茸煲乌鸡、龙山烟雨、孔雀开屏、乡郎风味山珍、雀巢碧绿仙果、锅贴地耳蛋饺、太极葛粉羹、菜胆素鲍汤、如意蔬菜卷、乌龙戏珠、太极豆腐盒、香煎素对虾、道家素合炒、线烧素昌鱼、仙山素四宝、玄门扣肉、醋溜素三鲜、糖醋素猪排、蜜汁八宝银耳羹。
武当山门票信息
简约版:武当山门票210(140门票+70景区交通费)+100杂费=310元/人
豪华版:武当山门票210(140门票+70景区交通费)+金顶27元/人+紫霄宫15元/人+200杂费=452元/人
1、1.2-1.5米儿童、60-69岁老人享受景区半票优惠105元
2、70岁以上老人免大门票,车票半价
3、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享受景区半票优惠105元
4、持十堰“旅游一卡通”的游客所有门票全免
武当山获得荣誉
编辑唐末,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宋元时,皇室大肆封号武当真武神,把真武神推崇为“社稷家神”,将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
明代,武当山被皇室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历史起源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2. 地理概况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3. 太和宫 .网络中国[引用日期2014-11-2]
- 4.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11-2]
- 5. 武当山 .新浪官网.2014-09-05 [引用日期2014-09-5]
- 6. 武当山—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大楚网[引用日期2014-11-2]
- 7. 武当山发现西神道 .十堰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11-2]
- 8. 五柱峰景区开发项目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4-11-2]
- 9. 武当三丰太极剑 .武当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0. 武当伏虎拳 .武当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1. 武当剑(丹派) .武当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2. 二十四式太极拳 .武当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3. 武当道教医药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4. 文王一支笔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5. 灵芝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6. 何首乌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7. 三丰定神汤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8. 武当山常规游线路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19. 武当山深度游线路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20. 道家斎宴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 21. 太极斋饭 .武当山官网[引用日期2014-11-2]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