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护儿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累功至上开府,后随杨素平定高智慧起义,升任大将军。隋炀帝继位后,来护儿进封右翊卫大将军、荣国公。
后来,来护儿随隋炀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卫大将军。义宁二年(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被弑,来护儿一同遇害。
-
人物关系有错误 已反馈
-
纠错关闭纠错
- 本 名
- 来护儿
- 字 号
- 字崇善
- 所处时代
- 隋朝
- 民族族群
- 汉人
- 出生地
- 江都
- 去世时间
- 617年4月10日
- 主要成就
- 平定高智慧、三征高句丽
- 官 职
- 左翊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爵 位
- 襄阳县公→永宁郡公→荣国公
来护儿人物生平
编辑来护儿早期事迹
来护儿自幼便卓荦不俗,后读《诗经》,在读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时,叹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就应该这样,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功名,怎么能够专门从事小小的笔墨工作呢!”众人为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其志向豪壮。[2]
当初,来护儿的伯父在侯景之乱时被同乡陶武子杀害,伯母吴氏常对他提及此事。后来,来护儿欲为伯父报仇,趁陶家办婚事之时,直闯陶家,手杀陶武子。所有宾客都被他的举动所震慑,不敢妄动。来护儿将陶武子的首级祭于伯父墓前,然后外出躲藏。[3]
579年(北周大象元年),北周大将韦孝宽平定淮南,来护儿才得以回归乡里。[4]
来护儿平定江南
来护儿的家乡白土村,位于长江北岸,地处北周和陈朝交界之地,连年战事不断,因此常有建立功业的想法。[5]
581年(隋开皇元年),贺若弼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来护儿便投奔隋军,经常渡江侦察,因功升任大都督。后来,来护儿击破陈朝将领曾永,加封仪同三司。589年(开皇九年),隋军平定陈朝,来护儿又因功进位上开府。[6-7]
590年(开皇十年),高智慧在江南起兵反隋,隋文帝命杨素率军平叛。来护儿担任子总管,随杨素出征。当时,叛军屯据浙江(今钱塘江)东岸营垒,连绵百余里,战船布满江面。来护儿进言道:“吴人悍勇敏捷,善于驾船作战,而且都怀必死之心,因此难以争锋。您应率军严阵以待,不要和他们交锋,我率数千奇兵,偷渡过浙江,袭击敌后,使他们退没有路,进不得战,这就是韩信击破赵军的战术。”杨素深以为然。[8]
来护儿于是率轻舸数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并焚毁叛军后方营垒。大火冲天而起,叛军都恐惧不安。杨素趁机从正面攻击,大破叛军,高智慧逃入海中。来护儿率军追击,一直追到闽中,平定高智慧余党,因功进位大将军,升任泉州刺史,封襄阳县公。[9]
来护儿深受宠信
来护儿任职泉州后,安抚归降的民众,恩威并施,皇帝也不断遣使前来慰劳。当时,高智慧余党盛道延兴兵做乱。来护儿讨平盛道延,改任建州总管。后来,来护儿又与蒲山公李宽讨平叛军汪文进,进位柱国,封永宁郡公。隋文帝为了嘉奖他的功劳,特派画工绘下他的画像。[10]
598年(开皇十八年),来护儿奉诏入朝,获赐宫女、宝刀、骏马、锦彩等物。不久,隋文帝将来护儿长子来楷留在朝中,授予千牛备身,并命来护儿返回建州。[11]
603年(仁寿三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他以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皇帝慰劳和勉励。604年(仁寿四年),隋炀帝继位,征召来护儿入朝。瀛州百姓大为不舍,致使来护儿多日未能出境,还有数百人上书朝廷,请求让来护儿留任。隋炀帝笑道:“当初天下未定,卿是名将,如今天下太平,卿又是良守。”任命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后改左骁卫。不久,来护儿又改任光禄大夫、右翊卫大将军,进封荣国公,宠冠朝臣。[12]
610年(大业六年),隋炀帝巡幸江都,并对来护儿道:“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这是古人所看重的。”于是厚赐来护儿,让他祭扫祖先坟茔,大宴乡中父老,又让三品以上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13]
来护儿征讨辽东
一征高句丽
当时,高句丽军列阵数十里,高元之弟高建率数百敢死队来攻。隋军诸将皆惧,来护儿笑道:“我原以为他们会坚壁清野等待王师,如今却来送死,我一日之内便能歼灭他们。”命儿子来整、部将费青奴斩杀高建,大败高句丽军。[15-16]
这时,来护儿不顾水军副总管周法尚劝告,挑选精兵四万,直趋平壤城下。高句丽军出城交战,诈败而回,将来护儿引入城中。来护儿纵兵入城,大肆抢掠,乱不成军。高句丽伏兵趁机杀出,大败隋军,来护儿仅率数千残兵逃出城外。高句丽军追杀至隋军战船停泊处,见周法尚严阵以待,方才返回。[17]
后来,宇文述等军尽皆战败,来护儿只好退军而回。[18]
二征高句丽,平定杨玄感
613年(大业九年),隋炀帝再次征讨高句丽。来护儿仍旧出兵沧海道,准备由海路进攻。这时,杨玄感诈称来护儿造反,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起兵反隋,并进攻洛阳。来护儿刚刚行至东莱(今山东掖县),便与周法尚商议,打算回军讨伐。[19-20]
当时,周法尚等人认为没有朝廷敕令,不敢擅自回军,都不肯服从命令。来护儿厉声道:“洛阳被围是心腹之患,高句丽不过是疥癣之疾。专擅之罪,我来承担,与他人无关。有敢阻拦我的,军法从事!”来护儿又命儿子来弘、来整驰报皇帝。[21]
八月,来护儿与宇文述等人讨平杨玄感。隋炀帝加封来护儿为开府仪同三司,又追赠其父来法敏官爵。[22]
三征高句丽
614年(大业十年),隋炀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来护儿再次率水军渡海,进兵奢卑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大败高句丽军,准备向平壤开进。高元大惊,遣使请降,并将隋朝叛臣斛斯政送还。隋炀帝接受投降,命来护儿班师。[23]
来护儿召集诸将道:“大军三次出征,未能平定高句丽,这次回军,以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如今高句丽疲惫不堪,我们这么多的军队,不日便可战胜。我打算直接包围平壤,俘获高元,然后凯旋而归。”于是上表皇帝,请求出征,不肯奉诏返回。[24]
长史崔君肃极力劝谏,来护儿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宁可俘获高元返回而受到责罚,也不能放弃这次成功的机会。”崔君肃又对众将道:“我们要是随元帅违抗诏命,必定会被人奏明皇帝。”众将非常恐惧,都劝说来护儿。来护儿无奈,只得班师。[25]
来护儿随巡江都
616年(大业十二年),隋炀帝第三次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道:“如今天下大乱,陛下应留在洛阳,平定战乱。”隋炀帝大怒,数日不肯召见来护儿。后来,隋炀帝怒气稍解,方招来护儿入见。并道:“你都这样想,我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因此不敢再言。[27]
617年(大业十三年),来护儿改任左翊卫大将军,进位开府仪同三司。[28]
来护儿兵变遇害
618年(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弑杀隋炀帝。来护儿素来遭到宇文化及等人的忌恨,在将要早朝时,被叛军捉住。[29]
来护儿轶事典故
编辑来护儿人物评价
编辑魏徵:楚、汉未分,绛、灌所以宣力;曹、刘竞逐,关、张所以立名。然则名立资草昧之初,力宣候经轮之会,攀附鳞翼,世有之矣。圆通、护儿之辈,定和、铁杖之伦,皆一时之壮士,困于贫贱。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其有鸿鹄之志哉!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32]
李延寿:① 雄略秀出,志气英进。涉猎书史,不为章句学。②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③ 来护幼怀倜傥,猛概抑扬,晚致勤王,驱驰毕力。楼船制胜,扫勍敌如拾遗;阌乡讨乱,翦凶魁如摧朽。位班上将,显居大国,道消遘难,忠至不渝,惜矣![33]
来护儿家庭成员
编辑来护儿先世
来护儿儿子
来护儿史籍记载
编辑《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九》[32]
《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33]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隋纪一》[39]
来护儿文艺形象
编辑来护儿民间形象
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中,来护儿作徕乎尔,是隋唐四猛第二猛,外号铁枪将,官拜山东兵马监军使,与秦琼关系不睦。群雄反山东时,徕乎尔被罗士信杀死,兵器大铁枪也被抢走。而在陈荫荣评书《兴唐传》中,来护儿则是第四猛,官拜济南府偏将,与秦琼私交不错。瓦岗聚义后,隋军一打瓦岗山,来护儿被王君可用钓鱼刀斩杀。
来护儿影视形象
2006年韩国电视剧《渊盖苏文》,郑明焕饰演来护儿
- 参考资料
-
- 1. 《北史·来护儿传》:来护儿,字崇善,本南阳新野人,汉中郎将歙十八世孙也。曾祖成,魏新野县侯,后归梁,徙居广陵,因家焉。位终六合令。祖嶷,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长宁县侯。父法敏,仕陈终于海陵令。护儿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 2. 《北史·来护儿传》:幼而卓荦,初读《诗》,至“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因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 3. 《北史·来护儿传》:始,侯景之乱,护儿世父为乡人陶武子所害,吴氏每流涕为护儿言之。武子宗族数百家,厚自封植。护儿每思复怨,因其有婚礼,乃结客数人,直入其家,引武子斩之,宾客皆慑不敢动。乃以其头祭伯父墓,因潜伏岁余。
- 4. 《北史·来护儿传》:会周师定淮南,乃归乡里。
- 5. 《北史·来护儿传》: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 6. 《隋书·来护儿传》:贺若弼之镇寿州也,常令护儿为间谍,授大都督。
- 7. 《北史·来护儿传》:破陈将曾永,以功授仪同三司,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 8. 《北史·来护儿传》:十一年,高智慧据江南反,以子总管统兵隋杨素讨之。贼据浙江岸为营,周亘百余里,船舰被江,鼓噪而进。护儿言于素曰:“吴人累锐,利在舟楫。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且严阵以待之,勿与接刃,请假奇兵数千,潜度江,掩破其壁,使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韩信破赵之策也。”素以为然。
- 9. 《北史·来护儿传》:护儿乃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其营,因纵火,烟焰张天。贼顾火而惧,素因是动,一鼓破之。智慧将逃于海,护儿追至闽中,余党皆平。进位大将军。除泉州刺史,封襄阳县公,食邑一千户,赐物二千段、奴婢百人。
- 10. 《北史·来护儿传》:护儿招怀初附,威惠兼举。玺书劳问,前后相属。时智慧余党盛道延阻兵为乱,护儿又讨平之。迁建州总管。又与蒲山公李宽讨平黟、歙逆党汪文进,进位柱国,封永宁郡公。文帝嘉其功,使画工图其像以进。
- 11. 《北史·来护儿传》:十八年,诏追入朝,赐以宫女、宝刀、骏马、锦彩等物,仍留长子楷为千牛备身,使护儿还职。
- 12. 《北史·来护儿传》: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仍除右骁卫大将军。寻迁左。又改上柱国为光禄大夫,徙右翊卫大将军,进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 13. 《北史·来护儿传》: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 14. 《北史·来护儿传》:辽东之役,以护儿为平壤道行军总管,兼检校东莱郡太守,率楼船指沧海。入自浿水,去平壤六十里,高丽主高元扫境内兵以拒之。
- 15. 《北史·来护儿传》:列阵数十里。诸将咸惧,护儿笑谓副将周法尚及军吏曰:“吾本谓其坚城清野以待王师,今来送死,当殄之而朝食。”高元弟建骁勇绝伦,率敢死数百人来致师。护儿命武贲郎将费青奴及第六子左千牛整驰斩其首。
- 16. 《资治通鉴·隋纪五》: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帅江、淮水军,舳舻数百里,浮海先进,入自浿水,去平壤六十里,与高丽相遇,进击,大破之。
- 17. 《资治通鉴·隋纪五》:护儿欲乘胜趣其城,副总管周法尚止之,请俟诸军至俱进。护儿不听,简精甲四万,直造城下。高丽伏兵于罗郭内空寺中,出兵与护儿战而伪败,护儿逐之入城,纵兵俘掠,无复部伍。伏兵发,护儿大败,仅而获免,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高丽追至船所,周法尚整陈待之,高丽乃退。
- 18. 《北史·来护儿传》:会宇文述等众军皆败,乃旋军。
- 19. 《北史·来护儿传》:明年,又出沧海道,师次东莱,会杨玄感反,进攻洛阳,护儿闻之,召裨将周法尚等议旋军讨逆。
- 20. 《资治通鉴·隋纪六》: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玄感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诈称护儿反。……移书傍郡,以讨护儿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来护儿至东莱,闻玄感围东都,召诸将议旋军救之。
- 21. 《资治通鉴·隋纪六》: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专擅在吾,不关诸人,有沮议者,军法从事!”即日回军。令子弘、整驰驿奏闻。
- 22. 《北史·来护儿传》:于是护儿与宇文述破玄感于阌乡,斩平之。还,加开府仪同三司,赐物五千段、黄金千两、奴婢百人,赠父法敏东阳郡太守、永宁县公。
- 23. 《北史·来护儿传》:十一年,又率师渡海,破高丽奢卑等二城。高丽举国来战,护儿大破之。将趣平壤,高元震惧,使执叛臣斛斯政诣辽东城下请降。帝许之,诏护儿旋军。
- 24. 《北史·来护儿传》:护儿集众军谓曰:“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今高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也。”于是拜表请行,不肯奉诏。
- 25. 《北史·来护儿传》:长史崔君肃固争之,以为不可。护儿曰:“贼势破矣。吾在阃外,事合专决,宁征得高元,还而获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君肃告众曰:“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当奏闻。”诸将惧,乃同劝还师,方始奉诏。
- 26. 《北史·来护儿传》:及帝于雁门为突厥所围,将选精骑溃围而出,护儿及樊子盖并固谏,乃止。
- 27. 《北史·来护儿传》: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自皇家受命,将四十年,薄赋轻徭,户口滋殖。陛下以高丽逆命,稍兴军旅,百姓无知,易为咨怨,在外群盗,往往聚结,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 28. 《隋书·来护儿传》:十三年,转为左翊卫大将军,进位开府仪同三司,任委逾密,前后赏赐不可胜计。
- 29. 《北史·来护儿传》: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
- 30. 《北史·来护儿传》: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 31. 《太平广记·杂录一》:来恒,侍中济之弟,弟兄相继秉政,时人荣之。恒父护儿,隋之猛将也。时虞世南子无才术,为将作大匠。许敬宗闻之,叹曰:“喊事之倒置,乃至于斯!来护儿儿为宰相,虞世南男作木匠。”
- 32. 隋书:列传第二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07]
- 33. 北史:列传第六十四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07]
- 34. 《北史·来护儿传》:子十二人,楷通议大夫,弘金紫光禄大夫,整左光禄大夫。整尤骁勇,善抚御,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诸贼歌曰:“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至是,并遇祸,子侄死者十人,唯少子恒、济二人免。
- 35. 《资治通鉴·隋纪六》:韩擒虎子世咢、观王雄子恭道、虞世基子柔、来护儿子渊、裴蕴子爽、大理卿郑善果子俨、周罗睺子仲等四十馀人皆降于玄感,玄感悉以亲要重任委之。
- 36. 《北史·来护儿传》:以功赐物五千段,以第五子弘为杜城府鹰扬郎将,以先封襄阳公赐其子整。
- 37. 《新唐书·来济传》:济异母兄恒,上元中,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 38. 《新唐书·来济传》: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永徽二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县男。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 39. 资治通鉴:隋纪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07]
- 40. 资治通鉴:隋纪五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07]
- 41. 资治通鉴:隋纪六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07]
- 42. 资治通鉴:唐纪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07]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