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1]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西部地区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恢复成立中央直辖市后,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
快速导航
旅游预测
重庆历史
编辑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晋朝改永宁郡为巴都郡。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蜀。南朝宋齐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炀帝大业初年,州废,复为巴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唐玄宗天宝初改南平郡,唐肃宗乾元初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合川钓鱼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1张)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四川,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庆被蒙古军队攻破,入城时蒙军遭到激烈抵抗,后蒙军在重庆大肆屠杀。而合川钓鱼城直到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占领。[3]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四川南道宣慰司,隶属于四川行省。
明清时期设川东道,管辖巴县、江津县、长寿县、城口县、綦江县、南川县、永川县、荣昌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武胜县、合川县、江北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云阳县、万县、开县、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县、忠县、酆都县、垫江县、梁山县(今梁平县)、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石砫县、涪陵县等36县。[4]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5]
1896年,法国、日本、美国分别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
1904年,德国在重庆设立领事馆。
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
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
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西部首个设市城市。
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
1930年2月,二十一军军部明令召集审定市县权限委员会全权办理划界事宜,并由重庆市政府与江北、巴县政府组织市区测量委员会。[6]
1932年,二十一军部令重划界址。计巴县划入场镇有两路场、姚公场、南城坪、海棠溪、弹子石及县城全部;江北县划入市区的有弋阳、宝盖、金沙、上关、樱花、下石梁、上石梁七厢,溉澜溪、相国寺两码头以及县城全部。巴县划入43平方千米,江北划入3.75平方千米,全部面积为46.75平方千米。

抗战时期旧照(离渝开赴前线的川军勇士)
(9张)
1938年,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移驻重庆。
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1939年至1940年,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归重庆市。
1939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是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重庆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5]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其地域之广泛、轰炸之频繁、死伤之惨重、罄竹难书。在如此灾难下,重庆民众绝不向苦难低头的坚毅决心,令世界动容。历经长达6年半的轰炸,重庆没有倒下,大轰炸下的英雄之城感动了不少外国政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副总统华莱士等,纷纷致电、致信重庆人民,鼓励和歌颂重庆人民的坚毅。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2月31日蒋介石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这就是解放碑的前身;同年12月至1945年,重庆成为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临时驻地。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永久陪都。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5]
1946年2月10日,在重庆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六十余人也被打伤。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血案”、“惨案”,而国民政府方面则称之为“较场口事件”。[5]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3张)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1950年,重庆政府撤销第二、三、四、五、六、七区,并入第一区,驻和平路;撤销重庆市第九、十区,合并设立第二区,驻江北香国寺;撤销重庆市第十三、十四区,合并设立 第三区,驻沙坪坝;撤销重庆市第八、十七区,合并设立第四区,驻大坪;撤销重庆市第十一、十二、十五、十八区,合并设立第五、六区。其行政区域为:第五区 包括原第十二区全部和第十五、十一区大部,即铜元局南坪、海棠溪、广黔路、上浩、下浩、清水溪、黄桷桠、新市场等9个街道和南坪、双龙、四公里、罗家坪、 黄桷桠5个乡;第六区包括原第十八区全部和第十五、十一区一部分,即弹子石、石桥、大佛段、玄坛庙、汪山、锣旗寺、飞岚桠、大兴场、鸡冠石等9个街道和鸡 冠石、白沙沱、汪山、大兴、郭家沱5个乡。重庆市第十六区更名为第七区。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
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82402.95平方千米土地,3002万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3次成为直辖市。
1998年12月20日,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重庆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
2000年6月25日,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撤销黔江开发区。
2001年12月25日,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
2003年4月10日,重庆市旨在缩小重庆主城区与新重庆地区经济差距的“百镇工程”正式启动,首批启动40个镇。
2005年10月12日至2005年10月13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并指定重庆为常任主办城市。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把重庆市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1年10月27日,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重庆市綦江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重庆市大足区、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38个区县(自治县);同年,国务院把重庆定位为四大国际大都市之一。
2012年,《第十一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荣获第十。同年,重庆荣获十大幸福之城和十大休闲之城。入围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等。
重庆行政区划
编辑行政区 | 面积 |
---|---|
渝北区 | 0.1452万平方千米 |
渝中区 | 0.0024万平方千米 |
江北区 | 0.0221万平方千米 |
江津区 | 0.3216万平方千米 |
南岸区 | 0.0265万平方千米 |
北碚区 | 0.0755万平方千米 |
巴南区 | 0.1825万平方千米 |
涪陵区 | 0.2941万平方千米 |
綦江区 | 0.2747万平方千米 |
大足区 | 0.1434万平方千米 |
长寿区 | 0.1421万平方千米 |
合川区 | 0.2343万平方千米 |
永川区 | 0.1579万平方千米 |
南川区 | 0.2589万平方千米 |
璧山区 | 0.0915万平方千米 |
0.1342万平方千米 | |
潼南区 | 0.1341万平方千米 |
荣昌区 | 0.1077万平方千米 |
万州区 | 0.3453万平方千米 |
黔江区 | 0.2390万平方千米 |
大渡口区 | 0.0103万平方千米 |
九龙坡区 | 0.0432万平方千米 |
沙坪坝区 | 0.0396万平方千米 |
巫山县 | 0.2955万平方千米 |
巫溪县 | 0.4015万平方千米 |
丰都县 | 0.2899万平方千米 |
垫江县 | 0.1517万平方千米 |
城口县 | 0.3289万平方千米 |
云阳县 | 0.3636万平方千米 |
奉节县 | 0.4098万平方千米 |
武隆县 | 0.2892万平方千米 |
梁平县 | 0.1888万平方千米 |
开县 | 0.3964万平方千米 |
忠县 | 0.2187万平方千米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0.3014万平方千米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0.3897万平方千米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0.2453万平方千米 |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0.5168万平方千米 |
重庆地理环境
编辑重庆位置
重庆地势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为低山和丘陵相间排列的重庆平行岭谷;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9]
山地地形面积占重庆的70%,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巫溪县的阴条岭(海拔2797米)。[8]
重庆气候

雾重庆
(2张)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壁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10]
重庆水文

巴渝山水
(2张)
重庆自然资源
编辑重庆矿产

巴渝传统建筑“吊脚楼”
(22张)
已发现并开采的矿产68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矿种的27%,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主要有煤、天然气、锶、硫铁、岩盐、铝土、汞、锰、钡、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特别是煤、天然气、铝土矿、盐矿、锶矿、锰矿和钡矿等的储量、品位在中国都有明显优势。[11]
重庆动植物

南川金佛山绮丽风光
(5张)
重庆还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的山区生长着数千种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在中国产量最大的有黄连、五倍子、金银花、厚朴、黄柏、杜仲、元胡等。重庆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4大类,尤以水稻居首。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
重庆地区有各类动物资源380余种,其中野生珍稀动物主要有毛冠鹿、林麝、大灵猫、水獭、云豹、猕猴、红腹锦鸡等;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荣昌是中国着名的种猪基地,石柱县是中国着名的长毛兔饲养、加工和出口基地。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12]
(数据统计至2000年)
重庆水资源

重庆
(16张)
重庆人口民族
编辑重庆人口

老山城旧照
(4张)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25.15万人,增长0.8%,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全市城镇人口1838.41万人,与2013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5.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94%。[13]
重庆民族
重庆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2010年,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937109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1769259人。[14]
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14]
重庆领导
编辑职位
| 任期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1997年6月~1999年9月
| |
1999年9月~2002年10月
| ||
2002年10月~2005年12月
| ||
2005年12月~2007年11月
| ||
2007年11月~2012年3月
| ||
2012年3月~2012年11月
| ||
2012年11月始
| ||
市长
| 1997年6月~1999年6月
| |
1999年6月~2002年10月
| ||
2002年10月~2009年11月
| ||
2009年11月始
|
重庆经济
编辑重庆综述
2014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2013年增长10.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859元(7791美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1.8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281.7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3.72亿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15]
重庆第一产业

田园风光
(15张)
重庆第二产业

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
(4张)
抗战初期,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将大量工业企业内迁至重庆。在短时间内,重庆工业企业数猛增到300多家。一时间,在重庆约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仅兵工厂就有17家,聚集了9万多兵工员工,接续着中国工业的命脉,也撑起了国家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工业脊梁。
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17]
201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175.8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6.3%。工业总产值21520.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722.51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2.5%;实现利税总额2112.19亿元;实现利润1169.87亿元;总资产贡献率15.2%;产品销售率97.9%。[15]
重庆第三产业
金融
截止至1937年,除中央、中国、中国农民银行重庆分行外,重庆市共有银行13家(钱庄23家)。1937年8月,原在重庆设有支行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三行成立了联合办事处。1938年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支行正式开业。中央信托局迁入中央银行办公,邮政储金汇业局于1938年初迁渝,4月在重庆设了重庆分局。改组后的“四联总处”设在重庆;11月,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行的总行或总管理处内迁到渝,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都设在重庆。[19]
2014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25.27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3.8万亿元,分行和法人机构达到95家。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5160.1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0630.69亿元。全市共有证券法人机构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60家,证券分公司13家。境内上市公司40家,总股本377.83亿股,股票总市值4456.67亿元。全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3家,营业性保险分公司43家。保费总收入407.26亿元。[15]
国内贸易
2014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229.88亿元,比2013年增长9.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21.64亿元,比2013年增长7.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3%。[15]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4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8.17亿元,比2013年增长18.1%。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63.7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54亿美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8.9%和6.8%。全市新增4A级景区14处。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15]
重庆社会
编辑重庆科研
1
930年9月,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北碚创立,该院由卢作孚发起,下设生物、理化、地质、农业四个研究所和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1933年,四川中心工业试验所在重庆兴隆街15号成立,四川中心农事试验场在重庆磁器口成立。1935年,中国化学会重庆分会成立。1936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中国护士学会由南京迁重庆。[6]

美丽重庆
(40张)
2014年末,重庆市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共9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28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57家;高新技术产品1172个;有效专利7.38万件。全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436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5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全市共有注册商标14.8万件;驰名商标110件;着名商标1306件;地理标志量187件。[15]
重庆体育
2014年,重庆在全国计奖赛中获国家级比赛金牌9枚,在世界及亚洲三大赛中获世界级金牌13枚。在亚运会获3金1银的好成绩。全市共有标准体育场36个、体育馆39个、游泳池(馆)3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37平方米。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92.6%。[15]
重庆卫生
2014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765个,其中,医院566个,乡镇卫生院9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个,诊所5317个,村卫生室1078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个,卫生监督所39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6.09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0.97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3.94万张。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4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1万人,注册护士6.28万人。[15]
重庆友好城市
城市
| 国家
| 城市
| 国家
|
---|---|---|---|
图卢兹市
| 法国
| 沃罗涅日市
| 俄罗斯
|
西雅图市
| 美国
| 扎波罗热州
| 乌克兰
|
多伦多市
| 加拿大
| 普马兰加省
| 南非
|
广岛市
| 日本
| 杜塞尔多夫市
| 德国
|
莱斯特市
| 英国
| 布里斯班市
| 澳大利亚
|
设拉子市
| 伊朗
| 阿斯旺省
| 埃及
|
日本
| 维也纳市
| 奥地利
| |
热尔省
| 法国
| 切尔卡塞市
| 乌克兰
|
弗拉基米尔市
| 俄罗斯
| 清迈府
| 泰国
|
科尔多瓦省
| 阿根廷
| 曼谷
| 泰国
|
安特卫普
| 比利时
| 墨西哥
| |
巴西
| 苏黎世[20] | 瑞士 |
截至2015年1月31日,外国驻重庆领事机构已增至11家。分别为: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丹麦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荷兰驻重庆总领事馆,埃塞俄比亚驻重庆总领事馆,柬埔寨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菲律宾共和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等。
重庆教育
编辑重庆概述
1937年之前,重庆以中等教育为主,普通中学20所,师范及职业学校9所,加上巴县的普通中学、师范及职业学校8所,总共才37所。高等院校,重庆只有重庆大学和省立教育学院(即今西南大学的前身)两所。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改变了重庆的教育结构,形成以高等教育为主,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为辅的格局。
就高等教育方面,先后迁到重庆的大专院校有: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后改为中央政治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陆军大学、兵工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国立江苏医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上海医学院、国立医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学校等。迁入重庆的学校,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北碚区以及江津区白沙镇。[21]
重庆高等教育
2014年,全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63所,成人高校4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20.61万人,在校生69.16万人,毕业生16.58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6.25万人,在校生15.55万人,毕业生4.8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7.4%。[15]
序号 | 高校名称
| 类别
| 学历教育层次
| 备注 | ||
---|---|---|---|---|---|---|
1 | 理工
| 本~硕~博
| 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 | |||
2 | 综合
| 本~硕~博
| 211工程,985平台 | |||
3 | 政法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大学 | |||
4 | 理工
| 本~硕~博
| ||||
5 | 重庆邮电大学 | 理工 | 本~硕~博 | |||
6 | 重庆医科大学 | 医药 | 本~硕~博 | |||
7 | 重庆工商大学 | 综合 | 本~硕~博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8 | 语言
| 本~硕~博
| 市属普通本科高校 | |||
9 | 师范
| 本~硕~博
| ||||
10 | 理工
| 本~硕
| ||||
11 | 艺术
| 本~硕
| ||||
12 | 综合
| 本~硕
| ||||
13 | 理工
| 本
| ||||
14 | 综合
| 本
| ||||
15 | 师范
| 本
| ||||
16 | 师范
| 本
| ||||
17 | 司法
| 本
| ||||
18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综合 | 本 | 民办高校 | ||
19 | 重庆工程学院 | 理工 | 本 | |||
21 |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 理工 | 本 | 独立学院 | ||
22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 财经 | 本 | |||
23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财经 | 本 | |||
24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财经 | 本 | |||
25 |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语言 | 本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2110工程)
|
重庆交通
编辑重庆综述
重庆地处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重庆是
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的交通
(8张)
重庆航空
1936年7月九龙坡机场建成,重庆有了广阳坝机场,珊瑚坝机场、九龙坡机场3个机场,中国航空和欧亚航空相继在重庆开通航线,民用航空事业初步建立,重庆成了西南各大城市与中国各地联系的重要航空中转站,使重庆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联系大大加强,也促进了重庆的开放和发展。共有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万州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巫山神女峰机场、武隆仙女山机场(在建)[6]
。
重庆公路
20年代起至抗战前夕,重庆修建了渝川、渝黔、渝湘、渝陕等公路,形成了重庆沟通西南、西北的公路网。
重庆铁路
重庆轨道
重庆现有轨道交通五线,以及在建多线。
线路
| 区段
| 标识色
| 长度(公里)
| 车站(座)
| 制式及编组
| 首段开通时间
|
---|---|---|---|---|---|---|
1号线
| 小什字—尖顶坡
| 石榴红
| 38.9
| 23
| 6B
| 2011年7月28日
|
2号线
| 较场口—鱼洞
| 森林绿
| 31.3
| 25
| 单轨4/单轨6
| 2004年11月6日
|
3号线
| 鱼洞—江北机场
| 琉璃蓝
| 56.1
| 39
| 单轨6/单轨8
| 2011年9月29日
|
6号线
| 茶园—北碚
| 谦粉红
| 63.3
| 28
| 6B
| 2012年9月28日
|
国博线
| 礼嘉—悦来 | 谦粉红 | 12.6
| 5
| 6B | 2013年5月15日 |
总计 | 202.2 | 120 |
重庆水路
重庆港1926年至1934年,重庆两江沿岸共有渡船码头40个;1935年,先后修建了江北、千厮门、太平门、飞机坝、金紫门、储奇门码头。[6]
重庆历史文化
编辑重庆巴渝文化

三峡纤夫之“川江号子”
(7张)
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廷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渝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23]
重庆的山歌民谣中各种类型的劳动号子丰富多彩,三峡纤夫与险滩恶水搏斗高唱“川江号子”,打石头有“石工号子”,抬滑竿的有“报路号子”。自古以来巴人又喜欢“摆龙门阵”(讲故事),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24]
重庆陪都文化

陪都各界数万人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游行
(7张)
重庆方言文化
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重庆市树市花
市树:黄桷树
黄桷树系桑科,榕属,落叶乔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自古重庆地名以黄桷冠之者众,北魏《水经注》记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朝《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1986年,黄桷树被定为重庆市树。
市花:山茶花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绿小乔木,花期长,抗污染,容易栽培,品种达到73种。花色鲜艳,有多种颜色,栽培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1986年,山茶花被定为重庆直辖市市花。
重庆文化场馆
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博物馆78个,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出版发行报纸62639万册(份)、各类期刊5740万册(份)、图书13278万册(张)。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0.415册(张)。[15]

重庆
(6张)
已建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历史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川钓鱼城博物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史迪威旧居陈列馆、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以及万州、铜梁等区县博物馆共40多个。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 | 走马镇民间故事 | 巴文化传说 | 巴将军传说 | 巫傩诗文 |
巫溪民间故事 | 男女石柱神话 | 吴幺姑传说 | ||
民间音乐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南溪号子 | 接龙吹打 | 金桥吹打 |
梁平癞子锣鼓 | 木洞山歌 | 鞍子苗歌 | 永城吹打 | |
秀山民歌 | 薅草锣鼓 | 酉阳民歌 | 小河锣鼓 | |
后坝山歌 | 梁平抬儿调 | 土家斗锣 | 甘宁鼓乐 | |
龙骨坡抬工号子 | 五句子山歌 | 跳蹬石工号子 | 三江号子 | |
福果民间礼仪音乐 | 西山神歌 | 忠州石工号子 | 忠州吹打乐 | |
巫音 | 涪陵御锣 | 大有民歌 | 诸佛盘歌 | |
彭水耍锣鼓 | 彭水道场音乐 | 马喇号子 | 帅氏莽号 | |
横山昆词 | 海棠唢呐 | 义和锣鼓 | 璧山薅秧歌 | |
璧山吹打 | ||||
民间舞蹈 | 铜梁龙舞 | 北泉板凳龙 | 摆手舞 | 大傩舞 |
巫舞 | 狮舞 | 架香童子舞 | 万古鲤鱼灯舞 | |
铜梁火龙 | 钱棍舞 | 夔州竹枝歌舞 | 普子铁炮火龙 | |
高台狮舞 | 庙池甩手揖 | 石溪板凳龙舞 | 玩牛 | |
打绕棺 | 车车灯 | |||
传统戏剧 | 川剧(重庆) | 梁山灯戏 | 面具阳戏 | 接龙傩戏 |
阳戏 | 余家傩戏 | 石壕杨戏 | 踩堂戏 | |
巴渝木偶 | 厉家班京剧艺术 | 三峡皮影 | 石柱土戏 | |
辰河戏 | 保安灯儿戏 | 木腊庄傩戏 | 濯水后河戏 | |
梁平傩戏 | 川剧音乐(重庆) | |||
曲艺 | 四川评书(重庆) | 车灯 | 四川竹琴(重庆) | 金钱板 |
四川清音(重庆) | 四川扬琴(重庆) | 江北评书 | ||
杂技与竞技 | 中塘向氏武术 | 木洞龙舟 | 金六福字牌 | 荣昌缠丝拳 |
清江黄氏杂技 | ||||
民间美术 | 梁平木版年画 | 蜀绣 | 大足石凋 | 麦草艺画 |
重庆糖画 | ||||
传统手工技艺 | 梁平竹帘 | 重庆漆器髹饰技艺 | 龙灯彩扎工艺 | 荣昌陶器 |
荣昌折扇 | 荣昌夏布 |
传统制作工艺
| 合川桃片 | |
合川峡砚 | 永川豆豉 | 艺庐微刻 | 龙凤花烛 | |
老腊肉制作工艺 | 朗溪竹板桥造纸 | 纸竹工艺 | 重庆火锅 | |
丘二馆炖鸡汤传统技艺 | 静观花木蟠扎技艺 | 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 | 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技艺 | |
漆器髹饰技艺 | 黄杨木凋刻工艺 | 巴南茶叶制作技艺 | 大足冬菜酿制技艺 | |
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 | 谭木匠木梳传统制作技艺 | 松溉熊氏杆秤制作技艺 | 松溉盐白菜制作技艺 | |
纸扎艺术 | 鸡肉抄手制作技艺 | 木匾工艺 | 垫江角凋技艺 | |
土法造纸技艺 | 石宝蒸豆腐制作技艺 | 忠州豆腐乳制作技艺 | “瑞兰斋”桃片糕制作技艺 | |
郁山鸡豆花制作技艺 | 郁山擀酥饼制作技艺 | 秀山竹编制作技艺 | 濯水绿豆粉制作技艺 | |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 | 三耳火锅底料酿造技艺 | 太安鱼烹饪技艺 | 北碚玻璃器皿成型刻花工艺 | |
传统医药 | 刘氏刺熨疗法 | 桐君阁传统中成药
制作工艺文化
| 郭氏养生按摩手法 | 缙云山道医养生 |
民俗 | 秀山花灯 | 丰都庙会 | 万盛苗族踩山会
| 塘河婚俗 |
尝新 | 姜家舞龙习俗 | 华岩寺腊八节 | 荣昌杀年猪习俗 | |
铜梁龙灯会 | 龙舟竞渡 | 宝顶香会 | 礼让草把龙习俗 | |
双桂堂庙会 | ||||
(注:资料来源截止至2010年10月)[27-28] |
重庆名人
编辑重庆古代到近代
东周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01年) | |
巴蔓子 | 巴国将军(今重庆忠县人) |
黄歇 | 春申君,战国四君子之一 |
巴寡妇清 | 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今重庆长寿人) |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 |
扶嘉 | 西汉谋士、廷尉 |
谯君黄 | 西汉名士、谏议大夫
|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 |
甘宁 |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
严颜 | 东汉末年大将 |
张修 | 五斗米道首领 |
蜀汉(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 |
董和 | 蜀汉中郎将 |
董允 | 蜀汉尚书令,蜀汉“四名相”之一。 |
杨汰 | 蜀汉文士 |
晋南北朝(公元264年—公元580年) | |
范长生 | 成汉丞相 |
文立 | 卫尉、散骑常侍 |
隋唐五代(公元581年-公元959年) | |
张武 | 武镇军节度使、峡路讨伐使
|
李阳冰 | 文学家、书法家 |
陈抟 | 道教儒师 |
李远 | 进士,官至御史中丞,与许浑齐名,时号 “ 浑诗远赋”. |
幸夤逊 | 后蜀史馆修撰、宋镇国军行军司马 |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 |
冯时行 | 宋朝状元 |
蒲国宝 | 宋朝状元 |
赵智凤 | 宝顶山石刻的开凿者 |
道隆 | 南宋高僧 |
桓渊 | 南宋着名理学家 |
度正 | 宋朝进士,礼部侍郎,被誉为“朱熹高徒第一人。 |
谯定 | 南宋着名理学家,宋代巴蜀理学四大学派之一的涪陵学派的开创者。 |
阳枋 | 宋朝进士,南宋后期川东地区的最着名学者 |
赵昴发 | 宋朝进士,抗元忠臣 |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 |
刘春 | 榜眼,明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
蹇义 | 明朝五朝重臣,吏部尚书、少师、太师 |
张佳胤 | 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明文坛“后七子”、“后五子”之一 |
蹇达 | 明抗倭名将、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
陈志 | 都指挥同知,封遂安伯 |
江渊 | 明工部尚书、太子太师,曾协助于谦击退瓦剌 |
喻茂坚 | 明刑部尚书 |
陈新甲 | 明兵部尚书 |
刘岌 | 明礼部尚书 |
夏邦谟 | 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
聂贤 | 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子少保 |
王应熊 | 明礼部尚书、大学士 |
李养德 | 明工部尚书 |
高倬 | 南明刑部尚书 |
喻思恂 | 南明户部尚书、兵部尚书 |
程源 | 南明兵部尚书 |
秦良玉 | 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
刘时俊 | 平定奢安之乱,卒赠兵部尚书 |
江朝宗 | 明翰林院侍读学士 |
来知德 | 明理学家 |
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 |
周煌 | 清朝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太傅,《四库全书》总阅 |
张鹏翮 | 清朝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
周兴岱 | 清朝内阁学士、左都御史 |
韩鼎晋 | 清朝工部侍郎、安徽巡抚 |
王汝璧 | 清朝兵部侍郎、刑部侍郎 |
李宗羲 | 清朝两江总督 |
王恕 | 清朝福建巡抚 |
黄开基 | 清抗英爱国将领 |
徐邦道 | 清朝甲午勇将 |
胡超 | 清朝陕甘提督、扬威将军,平定张格尔叛乱 |
李如碧 | 清朝贵州提督、太子少保,封公安伯 |
李芳述 | 清朝贵州提督、镇远将军、太子少傅 |
龚晴皋 | 清代书画家 |
竹禅 | 清代着名僧人 |
李世棻 | 清代着名诗人 |
程德全 | 清朝奉天巡抚、江苏巡抚,民国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 |
荣庆 | 清末刑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大臣 |
李稷勋 | 中国最后的一位“传胪公” |
(词条限定2万字,其它朝代人物省略。)
重庆近现代及当代
重庆旅游
编辑重庆着名景点
主要景点 | |||
---|---|---|---|
解放碑 | 朝天门 | 洪崖洞 | 南温泉 |
重庆人民大礼堂 | 歌乐山 | 重庆长江三峡(5A) | 东温泉风景区 |
瞿塘峡 | 巫峡 | 西陵峡 | 北温泉风景区 |
小三峡(5A) | 金刀峡 | 白帝城 | 青龙瀑布 |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5A) | 武隆天坑三桥(5A) | 奉节小寨天坑 | 芙蓉江 |
武隆芙蓉洞(5A) | 綦江黑山谷景区(5A) | 江津四面山(5A) | 南川金佛山(5A) |
缙云山 | 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 | 大足石刻(5A) | 酉阳桃花源(5A) |
张关水溶洞旅游景区 | 万盛石林 | 钓鱼城 | 彭水阿蓬江 |
丰都鬼城 | 湖广会馆 | 红岩革命纪念馆 |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
巴渝民俗文化村 | 重庆南山植物园 | 永川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 三峡博物馆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 | 红岩村 |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 涪陵武陵山大裂谷(4A) |
名人纪念 | |||
聂荣臻故居
| |||
杨沧白故居
| |||
甘宁将军墓
| 严颜墓
| ||
刘仁故居
| 刘子如故居
| 陈独秀旧居
| 黄山蒋介石官邸 |
何其芳故居 | 重庆桂园 | 冯玉祥故居 | 云岫楼 |
寺庙道观
| |||
江津大佛寺
| |||
观音寺
| |||
双桂堂 | 银杏堂 | ||
历史名镇、特色古镇
| |||
磁器口古镇
| 酉阳县龙潭古镇
| 江津区中山古镇
| |
合川区涞滩古镇
| 酉阳县龚滩古镇
| 永川区松溉古镇 | |
秀山县洪安古镇(边城) | 渝北区龙兴古镇(民国街) | 偏岩古镇 | 大昌古镇 |
铜梁安居古城(四大古城) | 大足昌州古城 | 荣昌万灵古镇 | 北碚区金刀峡镇 |
双江古镇 | 巴南区丰盛古镇 | 文峰古街 | 名山古镇 |
九龙坡区走马古镇 | 江津区白沙古镇 | 石柱县西沱古镇 | 巫溪县宁厂古镇 |
郁山镇 | 云安古镇 | 潼南县双江镇 | 江津区塘河镇 |
綦江区东溪镇 | 江津区石蟆镇 | 酉阳县后溪镇 | 奉节县竹园镇 |
大足区铁山镇 | 巫山县庙宇镇 | 万州区罗田镇 | 黔江区濯水镇 |
涪陵区青羊镇 | 开县温泉镇 | 巫山县龙溪镇 | 潼南崇龛镇 |
重庆概况
重庆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既拥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拥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自然风光尤以长江三峡闻名于世。
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1个(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9]
2015年5月,(中国)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5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重庆排名第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
2011年,重庆面向全球推出了旅游口号“重庆,非去不可”。4年间,旅游经济飞速发展,旅游设施提档升级;重庆已成为仅排在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大陆最具旅游竞争力的城市。2016年1月1日,“大山大水不夜城,重情重义重庆人”将作为全新的重庆旅游口号亮相。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推进新型城镇化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5-31[引用日期2016-03-10]
- 2. 重庆市十三五规划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2016年03月08日[引用日期2016-03-28]
- 3. 地方史 .新华网重庆频道[引用日期2014-03-23]
- 4. 川东道 .百度[引用日期2016-03-26]
- 5. 地方史(第二页) .新华网重庆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2]
- 6. 抗战全面爆发前重庆城市发展状况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2-20]
- 7. 重庆旅游概况 .腾讯·大渝网[引用日期2014-02-12]
- 8. 重庆地形状况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6-01-19]
- 9. 重庆概况 .重庆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2013-08-29]
- 10. 世界六大着名"雾都" 重庆年平均雾日104天(图) .人民网.2012-02-28[引用日期2014-08-15]
- 11. 重庆页岩气开发迈出重要一步 .重庆日报[引用日期2013-12-13]
- 12. 重庆自然资源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13]
- 13. 2015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重庆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2016-01-30]
- 14. 重庆 .中央政府网.2013年04月01日[引用日期2013-12-20]
- 15. 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引用日期2015-03-19]
- 16. 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03-20.
- 17. 全国械弹2/3重庆造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09-15]
- 18. 市情简介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3-19]
- 19. 繁荣的战时金融业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2-20]
- 20. 重庆与瑞士苏黎世州结为友好市州 .华龙网.2013-3-27[引用日期2013-03-28]
- 21. 重庆形成抗战文化中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2-20]
- 22. 2015年最新版重庆市普通高校名单(63所) .人 民 网[引用日期2016-02-27]
- 23. 巴渝文化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9-23]
- 24. 巴渝文化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2-11]
- 25. 重庆陪都遗迹与陪都文化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2014-02-11]
- 26. 重庆话特点 .重庆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02-12]
- 27. 重庆16个项目再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11-3]
- 28. 重庆再添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11-4]
- 2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9)近现代史迹型:重庆 .中国风景园林网[引用日期2014-09-2]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