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刘宏基一般指刘弘基
政治人物
,
将领
,
人物
,
中国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唐初名将,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
刘弘基早年以父荫为右勋侍,为避从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狱。后投奔太原,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李渊起兵时,刘弘基斩杀宋老生,击破卫文升,围攻长安,以功授右骁卫大将军。后随李世民征战,讨伐薛举,大败宋金刚,平定刘黑闼,进封任国公。
贞观年间,刘弘基拜卫尉卿,改封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并以辅国大将军致仕,后曾随军远征高句丽。永徽元年(650年),刘弘基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曰襄。
- 本 名
- 刘弘基
- 所处时代
- 唐朝
- 民族族群
- 汉人
- 出生地
- 雍州池阳
- 出生时间
- 582年
- 去世时间
- 650年
- 主要成就
- 平定长安,图像凌烟阁
- 官 职
- 卫尉卿、辅国大将军
- 爵 位
- 任国公→夔国公
- 谥 号
- 襄
刘弘基人物生平
编辑刘弘基早期事迹
刘弘基开唐有功
617年(义宁元年),李渊密谋起兵,刘弘基奉命招募二千余人。当时,王威、高君雅准备杀死李渊,刘弘基与长孙顺德埋伏在官厅后面,将王威二人擒拿斩首。不久,李渊自称大将军,以刘弘基为大将军府左统军。[3-4]
唐军到达河东后,刘弘基率先渡过黄河,攻克冯翊(今陕西大荔),被任命为渭北道大使,主持渭北战事。他率兵西进,占据扶风(今陕西岐州),增兵至六万,然后南渡渭水,屯兵于长安旧城,在金光门外炫耀军威,并击败隋将卫文升。[6]
刘弘基屡随征战
不久,西秦霸王薛举抢占扶风。刘弘基随李世民击败薛举,一直追赶到陇山(今陕西陇县西北),累迁至右领都督,封河间郡公。后来,刘弘基又随李世民攻打洛阳,在璎珞门外击破隋军。唐军班师时,刘弘基率军殿后,又在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张志。[8]
618年(武德元年),李渊称帝,是为唐高祖。刘弘基被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兼任行军左一总管,免死罪一次,并随李世民征讨薛举。[9]
不久,刘弘基随李世民驻军柏壁城(在今山西新绛西南),并兵出隰州(今山西隰县),直逼西河,截断敌军退路。当时,刘弘基坚壁高垒,拒不出战,宋金刚只得引军退去。刘弘基却率骑兵追击,在介休城外与李世民会军,大败宋金刚,因功进封任国公。[12]
刘弘基屯驻边疆
622年(武德五年),刘弘基又随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授秉钺将军。 624年(武德七年)八月,突厥入侵,刘弘基率步骑一万出镇豳州。他与淮安王李神通在东起子午岭西至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一线修建防御设施,从此屯驻边疆。[13]
627年(贞观元年),义安王李孝常与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因密谋反叛被处死。刘弘基因与李孝常有交往,也遭到牵连,被免官除名。629年(贞观三年),刘弘基被起用,出任易州刺史,恢复封爵,还被征拜为卫尉卿。[14]
刘弘基晚年生活
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辽东,再次起用刘弘基,任命他为前军大总管。刘弘基在驻跸山(今辽宁辽阳西南首山)作战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16]
刘弘基轶事典故
编辑刘弘基人物评价
编辑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宏基、……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19]
吕温:夔公峥嵘,金虎之精。应时而生,与运俱行。总帝元戎,震唐天声。瞪目张胆,前无金城。别建龙节,中分虎旅。启行万里,乘气一鼓。剑挥雷霆,旆卷风雨。先驰咸阳,镇定天府。天府既定,唐集大命。入扬王庭,出权兵柄。薄伐猃狁,朔风不竞。徂征岛夷,东海如镜。义始忠卒,元勋之盛。[20]
刘昫:唐俭委质义旗之下,立功草昧之初,被拘虏庭,脱高祖蒲州之急;侍猎苑囿,谏太宗马上之言,可谓纯臣矣。顺德佐命立功,理郡着明肃之政;弘基临难不屈,陷阵多克捷之勋。殷峤、刘政会、柴嗣昌并在太原,首预举义,从微至着,善始令终。马三宝出厮养之徒,处将军之位,亦马之善走者也。武士彟首参起义,例封功臣,无戡难之劳,有因人之迹,载窥他传,过为褒词。虑当武后之朝,佞出敬宗之笔,凡涉虚美,削而不书。
刘弘基后世地位
编辑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刘弘基也在其中,“所食实封,并依旧给”。[22]
刘弘基家庭成员
编辑刘弘基史籍记载
编辑《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25]
《新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十五》[26]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隋纪七》[27]
刘弘基文艺形象
编辑刘弘基小说形象
刘弘基民间形象
《兴唐传》等隋唐评书中,刘弘基原为隋朝大将,与花公吉、花公义、马三保、殷开山、段志贤同守金堤关,都使大刀,号称“六口大刀镇金堤”。贾柳楼四十六友反山东,程咬金斧劈花公义,秦叔宝枪挑花公吉,夺取金堤关,段志玄四人投奔潼关大帅魏文昇,李渊起兵时献潼关归降,封开国公。
- 参考资料
-
- 1. 《旧唐书·刘弘基传》: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度已后期当斩,计无所出,遂与同旅屠牛,潜讽吏捕之,系于县狱,岁余,竟以赎论。
- 2. 《旧唐书·刘弘基传》:事解亡命,盗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由是大蒙亲礼,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 3. 《旧唐书·刘弘基传》:义兵将举,弘基召募得二千人。王威、高君雅欲为变,高祖伏弘基及长孙顺德于厅事之后,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
- 4. 《资治通鉴·隋纪八》:癸巳,建大将军府;以寂为长史,……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鹰扬郎将高平王长谐、天水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自馀文武,随才授任。
- 5. 《旧唐书·刘弘基传》:又从太宗攻下西河。义军次贾胡堡,与隋将宋老生战,破之,进攻霍邑。老生率众阵于城外,弘基从太宗击之,老生败走,弃马投堑,弘基下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
- 6. 《旧唐书·刘弘基传》:师至河东,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从事,以殷开山为副。西略地扶风,有众六万。南渡渭水,屯于长安故城,威声大振,耀军金光门。卫文升遣兵来战,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
- 7. 《旧唐书·刘弘基传》:时诸军未至,弘基先至,一战而捷。高祖大悦,赐马二十匹。及破京城,功为第一。
- 8. 《旧唐书·刘弘基传》:从太宗击薛举于扶风,破之,追奔至陇山而返。累拜右领都督,封河间郡公。又从太宗经略东都,战于璎珞门外,破之。师旋,弘基为殿。隋将段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
- 9. 《旧唐书·刘弘基传》:武德元年,拜右骁卫大将军,以元谋之勋,恕其一死,领行军左一总管。又从太宗讨薛举。
- 10. 《旧唐书·刘弘基传》:时太宗以疾顿于高墌城,弘基、刘文静等与举接战于浅水原,王师不利,八总管咸败;唯弘基一军尽力苦斗,矢尽,为举所获。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仁杲平,得归,复其官爵。
- 11. 《旧唐书·刘弘基传》:会宋金刚陷太原,遣弘基屯晋州。裴寂为宋金刚所败,人情崩骇,莫有固志。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俄得逃归,高祖慰谕之,授左一总管。
- 12. 《旧唐书·刘弘基传》:从太宗屯于柏壁,率兵二千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时贼锋甚劲,弘基坚壁,不能进。及金刚遁,弘基率骑邀之,至于介休,与太宗会,追击大破之。累封任国公。
- 13. 《旧唐书·刘弘基传》:寻从击刘黑闼于洺州,师旋,授秉钺将军。会突厥入寇,弘基率步骑一万,自豳州北界东拒子午岭,西接临泾,修营障塞,副淮安王神通,备胡寇于北鄙。
- 14. 《旧唐书·刘弘基传》:太宗即位,顾待益隆。李孝常、长孙安业之谋逆也,坐与交游除名。岁余,起为易州刺史,复其封爵,征拜卫尉卿。
- 15. 《旧唐书·刘弘基传》:九年,改封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例停不行。后以年老乞骸骨,授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于职事。
- 16. 《旧唐书·刘弘基传》:太宗征辽东,以弘基为前军大总管。从击高延寿于驻跸山,力战有功,太宗屡加劳勉。
- 17. 《旧唐书·刘弘基传》:永徽元年加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其年卒,年六十九。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仍为立碑,谥曰襄。
- 18. 《新唐书·刘弘基传》:始,弘基病,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顷,谓所亲曰:“使贤,固不藉多财;即不贤,守此可以脱饥冻。”余悉散之亲党。
- 19. 全唐文:卷七 .在线读书网[引用日期2014-04-13]
- 20.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九 .在线读书网[引用日期2014-04-13]
- 21. 《震川先生制科文》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4-06-11]
- 22. 唐会要:卷四十五 功臣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23. 《旧唐书·刘弘基传》:父升,隋河州刺史。
- 24. 《旧唐书·刘弘基传》:子仁实袭,官至左典戎卫郎将。从子仁景,神龙初,官至司农卿。
- 25. 旧唐书:刘弘基传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26. 新唐书:刘弘基传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27. 资治通鉴:隋纪七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28. 资治通鉴:隋纪八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29. 资治通鉴:唐纪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30. 资治通鉴:唐纪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31. 资治通鉴:唐纪四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32. 说唐后传:第三十一回 唐贞观被困凤凰山 盖苏文飞刀斩众将 .在线读书网[引用日期2014-04-13]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