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洪州
- 属 性
- 多用于地名
- 始置时间
- 隋开皇九年
- 所属国家
- 中国
洪州南昌古称
编辑洪州汉
莽新改豫章郡为九江郡。
东汉复故。
洪州晋
豫章郡属江州。
洪州南朝
梁称豫章王国,陈复为豫章郡。
洪州隋
开皇九年(589年)罢郡置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为豫章郡。
洪州唐
洪州五代
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
洪州宋
洪州元
洪州明
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
洪州民国
1914年为豫章道。
洪州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1年增设郊区,南昌、新建2县划归宜春专区。
1971年南昌、新建(驻长堎镇)2县再次划入。
1980年撤销胜利、抚河2区。
1981年增设湾里区。
洪州辉县古称
编辑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前841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春秋属卫,战国归魏,秦属三川郡。西汉,县境东部置共县,西部属山阳县。东汉、晋、北魏、东魏因之。隋开皇六年(596年),省山阳县,改置共城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共州,辖共城、凡城二县;武德四年废州,并凡城县入共城县。
宋因之,又析洪州。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显宗允恭(共之谐音)之讳,改称为河平县;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称苏门县;贞佑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州,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取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名命名),故以“辉”为名,称“辉州”,领苏门、山阳二县。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立县,改辉州为辉县,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卫辉府。清代因之,民国16年(1927年),天门会举义,在西平罗建合平县,不久即废。
洪州(辉县)大改造
河南省辉县,古称洪洲,荒山丘陵占土地面积百分之七十。辉县人民改土造田,让坏地变好地。他们修整了土地16万亩,新造田两万五千亩。洪州城,方圆19万亩乱石干河滩。当时县委书记郑永和(1922年10月生-----2007年2月去世)带领辉县人民大战洪州城,第一批良田1500亩建成了。辉县人还建起了电灌站,把百泉水引上了山。历来干旱缺水的西井峪大队变了样。辉县人民大干8年,水浇地面积由1965年的36万亩,发展到今天的64万亩。辉县人民还提前建成了石门水库的大坝,修建了山区公路30条。辉县以前是水难、路难、生活难,是水通、路通,生活越过越美好。周恩来总理说:辉县人民干得好,辉县人民在前进!
后来,山区人民把对老书记郑永和的一片深情厚谊化作“人民永和”四个大字,刻在千米之高太行山巅的巨石上。 “拿起白蒸馍,想起郑永和;拿起人民币,想起郑书记。”多年来,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省辉县市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这是辉县人民对六七十年代郑永和同志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辉煌业绩的深切缅怀;这是辉县人民对郑永和同志晚年不变的公仆本色的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在《我和我的师友们》一书中以“共产党员的好书记”为题这样写道:我去河南查勘时,听说那里传诵着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这三位书记是:兰考县的焦裕禄、林县的杨贵和辉县的郑永和。
197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曾出品同名影片。
洪州洪州镇
编辑洪州镇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是贵州省黎平县出黔入湘、桂的东大门,东接湖南通道县播阳镇,南与广西三江县独峒乡和湖南通道县独坡乡毗邻。西南与本县水口镇接壤,西北与德顺乡相连,距黎平县城68公里,枝柳铁路县溪站42公里,209国道4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301平方公里,辖2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81万人。是三省(区)边贸的“黄金口岸”、侗族琵琶歌的原生地、红军长征入黔第一镇。2006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286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967万元,第二产业24769万元,第三产业212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18元。
洪州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农林牧副鱼全面发展,主产优质水稻、油菜、黄花、中药材、水果、楠竹等。镇内资源丰富,硅矿、高岭土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脐橙、小香橘、竹笋、茯苓、松脂、河鱼久负盛名;侗族风情古朴纯厚,洪州琵琶歌蜚声海内外。
洪州镇系贵州省“双百”建设和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是黎平县的工业重镇和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先后引进了7家硅冶企业和1 家工业制氧企业,建成19台6300KVA-8000KVA硅冶炉,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22995万元;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了东环路一、二期工程、移民步行街,35KV和110KV变电站、加油站、洪州镇行政综合大楼、农牧站办公楼、洪州宾馆、家乐美超市、汽车站、农贸市场改扩建等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和小灵通等通讯。东环路开发带居民小区、易地移民搬迁安居工程等正在兴建。
洪州镇将继续抢抓机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兴镇、产业富民、干部树形象、城镇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全力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洪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洪州镇资源介绍
一、矿产资源
洪州镇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硅矿和高岭土最具代表性,已探明硅矿储量590余万吨(不含河矿),可供20台6300KVA的硅冶炉同时正常生产20年,且品位极高,含硅量达99.8%以上。高岭土达蕴藏量在百万吨以上,可供年生产40万件的陶瓷厂生产150年。
二、森林资源
洪州镇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杉、松、楠竹等,珍稀树种主要有红心松、油杉、榉木、五角枫等,全镇森林面积达31.7万亩(其中楠竹4766亩),森林覆盖率达65%,森林总蓄积量为105万立方米,活立楠竹4380万根,年产竹笋45000公斤。
三、旅游资源
1、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洪州镇侗族文化积淀深厚,原生民风、民俗及生态保持完好,且独具特色。主要包括平架琵琶歌、芦笙、酥油茶和长桌饭、侗、苗族婚恋、古楼、风雨桥及寨门等侗族建筑。其中以洪州琵琶歌最具代表性,琵琶歌声调高雅、清脆、欢快,深得各界人士青睐,被誉为“美声侗歌”、“侗歌一绝”和侗族大歌中的一朵“奇葩”,在侗歌领域里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县特色旅游发展的一个闪光点。
2、红色旅游资源
1934年12月,红军主力从湖南通道进入贵州,洪州镇为红军长征出湘入黔第一镇,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如红军桥、红军标语、红军井、红军桥、红军古楼、打土豪战场、红军烈士墓、红军过境人物故事、过境遗址等。
三、水能资源
洪州镇特产
洪州相关记载
编辑管县三十八。都管户二十九万三千一百八十。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楚之东境,吴之西境,七国时全为楚地。秦灭楚,为九江郡。晋惠帝元康二年,于郡理立江州。东晋元帝时,江州自豫章移理武昌郡,自后或理湓城,或理浔阳,或理半洲,并在湓城侧近。隋开皇九年平陈,置洪州,因洪崖井为名。武德元年,改为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
州境:东西一千六百一十五里。南北一千一百五十六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八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二百七十五里。东至饶州四百四十里。西至潭州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南至抚州二百一十九里。北至江州三百二十五里。
今县城,则吴太史慈所筑。
武宁县,上。东至州三百六十里。长安四年割建昌界置。
词条标签: